概要:www.88haoxue.com材料四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4)“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五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
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www.88haoxue.com
材料四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4)“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五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沿海
港口城市
福州(福建)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材料五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
提示与答案】
1.D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我们在扩大开放的道路上,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D项的做法不利于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这是与我国“走出去”战略相违背的,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
2.D 深圳正式设立特区是在1980年。
3.A 经济技术开发区既设立在沿海开放城市,又设立在其他开放城市。
4.A 四个城市中,大连和沈阳属于辽宁省,其中大连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5.A ①中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②③都能直接促进江苏的发展。④距离过远,对江苏的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6.B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促使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所以以前的俗语成为了笑谈。
7.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首先得益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次,对外开放政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起了重要作用;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城市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
8.D
9.D 注意时间限定语“当今”,以及材料中的“大门”、“金钥匙”、“桥梁”等词语,可以判断只有上海浦东符合题目要求。
10.(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www.88haoxue.com
11.(1)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2)③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造成了破坏。④事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凡是能够体现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基层民主建设进步等相关内容的春联皆可得分,比如:求发展携手共创新社会看百业兴隆奔小康同心来建新农村观万家祥善;隆隆春雷响中国大地社会主义发展好善善德润家乡百姓迎新农村建设妙等等。(4) 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5)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②福州。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