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

[07-17 21:24:4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68428

概要:www.88haoxue.com 【提示与答案】 1.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三农问题,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大大推动了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2.A 3.B 4.D 5.D 6.D 7.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8.C 可以以安徽、四川农民率先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搞“包产到户”为例来理解。 9.C 计划主要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而规划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指导,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 10.C 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①③④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②的说法错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改革,没有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11.C “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www.88haoxue.com       【提示与答案】   1.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三农问题,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大大推动了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2.A 3.B 4.D 5.D 6.D   7.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8.C  可以以安徽、四川农民率先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搞“包产到户”为例来理解。   9.C  计划主要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而规划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指导,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   10.C  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①③④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②的说法错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改革,没有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11.C “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A  图1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图2股票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3.D  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名为司南,火药发明于唐朝,故排除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于十四大,故排除④。   14.(1)弊端: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农村普遍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   15.(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等。(4)此问较为开放,可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主流媒体受政治、经济的影响,但不一定是社会真实的反映。)   16.(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分配方式:平均主义。 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2)不足:限于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或 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 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3)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4)启示: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利益出发。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