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图一:铁制农具 图二:奖励耕织 图三:商鞅铜方升 (1)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你从图二、图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分) (3)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1分)为什么?(4分)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www.88haoxue.com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习质量检测,标签: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图一:铁制农具
图二:奖励耕织
图三:商鞅铜方升
(1)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你从图二、图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分)
(3)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1分)为什么?(4分)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www.88haoxue.com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
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各是什么?(4分)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6分)
1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改姓一览表
鲜卑姓
拓跋
独孤
步六孤
丘穆陵
贺赖
贺楼
汉姓
元
刘
陆
穆
贺
楼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
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三:孝文帝宣布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
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3分)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孝文帝“一律改行汉制”这一做法?(4分)
材料四: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客:“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四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2分)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6分)
材料五:……明治政府一提出“文明开化”的口号,学习西方顿时形成一个高潮。……(木户孝允)要求警惕这种追求时髦的倾向,他反对“装饰门面的开化”,认为日本学习西方不能脱离日本的国情。
(3)根据材料三、五指出两次改革在学习先进文化方面在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6分)
18.19世纪中期的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即有时不严格地称之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一点
是确信无疑的……许多同时代的人,普遍坚持认为解放农奴是迟早的事,是一定要发生的。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www.88haoxue.com
(1)这一天俄国发生了什么事?(2分)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4分)
(2)你是否赞同“解放农奴是迟早的事,是一定要发生的”这一观点?(2分)并简述理由。(4分)
材料二: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定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发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日本《维新政体书》
材料三: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的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及就其他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据材料指出其具
体表现。(3分)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