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正文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07-17 23:44:1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68947

概要:提示:数学工具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用数学语言揭示生物学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学自身的特点。 认识到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表,相互交流结果。 请学生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并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然后画出细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提示:这是在理想条件下对细菌种群数量的推测。 引导学生讨论,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 认识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结: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提示:数学工具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用数学语言揭示生物学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学自身的特点。

认识到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表,相互交流结果。

请学生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并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然后画出细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提示:这是在理想条件下对细菌种群数量的推测。

引导学生讨论,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

    认识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结: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         学生讨论建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的方案:程序和方法。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如何建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合本节的探究实验,认识建立种群增长模型的程序和方法。

学生讨论:

1.野兔种群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野兔种群增长的规律?

3.如果用N0表示野兔种群的起始数量,用λ表示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后野兔种群的数量,那么,Nt为多少?

4.根据上述素材,估算1869年时,野兔种群数量为多少?(说明计算方法)

5.列举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与素材中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相类似的情况。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以上讨论的是在实验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

提供素材:《光明日报》消息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估计在这片国土上生长着6亿只野兔,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皮,造成大批树木死亡,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兔群繁殖之快,数量之多足以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

澳洲本来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他的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达到6亿只之多。(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播放澳大利亚野兔成灾的录像片。)

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并用数学语言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明确“J”型种群增长的原因。

   

 

小结: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J”型曲线,或数学公式:

Nt=NOλt

   

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种群数量的增长?

学生讨论。

如果自然界的生物种群都是以“J”型方式增长,地球早就无法承受了。

呈现高斯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高斯实验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呈现出来)。

提出讨论题:

1.你认为高斯得出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呈“S”型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2.在高斯实验的基础上,如果要进一步搞清是空间的限制,还是资源(食物)的限制,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3.如何理解K值的前提条件“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请举例说明。

从资源和空间上思考种群增长问题。

用生物学语言解释“S”型曲线(数学模型)。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讨论教材中“思考与讨论”素材。     小结:经过一定时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种群数量增长会趋于稳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