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指针偏转次数 接线柱的位置 刺激位点 原因分析 0 bd两点 c点 bd与c点距离相等,则bd两点同时兴奋,无电位差 bd两点 g点 兴奋在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重难点解析,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指针偏转次数
接线柱的位置
刺激位点
原因分析
0
bd两点
c点
bd与c点距离相等,则bd两点同时兴奋,无电位差
bd两点
g点
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bd两点不兴奋
1
eg两点
f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g点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e点不兴奋
2
bd两点
a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d两点先后兴奋
ad两点
b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d两点先后兴奋
df两点
e点
神经纤维上电信号传导速度快于突触间神经递质的传递速度,df两点先后兴奋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变式训练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三、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电位图
例5、(2010海南卷)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故答案选D。
归纳提升:
原理: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纤维表面(即记录和反映两个电极下电位变化的相对值),当神经纤维一端受刺激兴奋后,兴奋会向未兴奋处传导,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时,便可记录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
刺激神经纤维的左端,由于两个引导电极的距离不同,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和右电极接触位点会先后出现动作电位,记录到的双向动作电位的图形会有三种情况:
⑴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刚结束,而动作电位刚好传到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且幅值相等。2010年海南理综第9题属于这种情况。
⑵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结束后,而动作电位尚未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即两极之间距离过大)。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不连续,并出现一段水平线(两极之间电位差为零)。 2009年上海生物第28题属于这种情况。
⑶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尚未结束,而动作电位已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但坐标横轴上部波形的幅值要大于下部波形的幅值。
变式训练4、(2009·山东卷·8)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