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物质的跨膜运输及其实例» 正文

物质的跨膜运输及其实例

[10-21 00:10: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68945

概要:+时具有以下特点(见图4):(1)与Na+结合的位点位于质膜内侧,与K+结合的位点位于质膜外侧;(2)当Na+与其位点结合时就激活了酶体,将ATP水解,此时其中的一个磷酸与载体蛋白结合,这就是载体的磷酸化过程。当K+与其位点结合时也会激活酶体,将与载体蛋白结合的磷酸去掉,这就是载体的去磷酸化过程;(3)载体的磷酸化过程和去磷酸化过程会导致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导致离子与载体的亲和力发生改变,Na+由膜内的强逐渐转弱,从而泵出膜外,K+由膜外的强逐渐转弱,从而泵出膜外。 www.88haoxue.com 这种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泵进和泵出的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取决于前一个步骤的完成,如果一个步骤受到阻碍,泵就无法发挥其功能。例如,乌本苷能与Na+-K+泵结合,抑制Na+的泵出,受其影响,K+也无法泵入,此时,也可以避免ATP的无效水解。 除Na+-K+泵外,运输Ca2+的载体也是一种泵,是一种ATP酶,在泵的运输过程中,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 2. 协同运输 与ATP—驱动泵不同,葡萄糖和氨基酸的主动运输不直接消耗ATP水解提供的能量,而

物质的跨膜运输及其实例,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时具有以下特点(见图4):(1)与Na+结合的位点位于质膜内侧,与K+结合的位点位于质膜外侧;(2)当Na+与其位点结合时就激活了酶体,将ATP水解,此时其中的一个磷酸与载体蛋白结合,这就是载体的磷酸化过程。当K+与其位点结合时也会激活酶体,将与载体蛋白结合的磷酸去掉,这就是载体的去磷酸化过程;(3)载体的磷酸化过程和去磷酸化过程会导致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导致离子与载体的亲和力发生改变,Na+由膜内的强逐渐转弱,从而泵出膜外,K+由膜外的强逐渐转弱,从而泵出膜外。 


www.88haoxue.com
  这种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泵进和泵出的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取决于前一个步骤的完成,如果一个步骤受到阻碍,泵就无法发挥其功能。例如,乌本苷能与Na+-K+泵结合,抑制Na+的泵出,受其影响,K+也无法泵入,此时,也可以避免ATP的无效水解。   除Na+-K+泵外,运输Ca2+的载体也是一种泵,是一种ATP酶,在泵的运输过程中,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   2. 协同运输   与ATP—驱动泵不同,葡萄糖和氨基酸的主动运输不直接消耗ATP水解提供的能量,而是借助于Na+-K+泵排出的Na+所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使物质进入细胞,具体过程见图5:            
           图5  葡萄糖和Na+的协同运输模式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有两个结合位点,这两个位点都位于膜的外侧,它们分别与葡萄糖和Na+结合,由于Na+-K+泵的作用,使得Na+在膜外的浓度高于膜内,这样就形成了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借助于Na+的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的作用,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葡萄糖分子由膜外的低浓度环境进入膜内的高浓度环境,因此,这种运输也称为伴随运输。   这种伴随运载发生时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浓度梯度,Na+是顺浓度梯度,而葡萄糖分子是逆浓度梯度。理解这种运输不能简单地认为不需要ATP提供的能量,首先Na+的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就具有势能,而这种势能又是Na+-K+泵消耗ATP造成的,因此,这种运输也属于主动运输。二是不同的物质对载体不同部位的亲和力,简单地说,Na+和葡萄糖分子在膜外与载体的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强,当载体的构象发生改变后,这种亲和力就会变弱,从而导致两种物质进入胞内。   协同运输按照其运输方向可分为同向运输和异向运输。人体细胞内的协同运输通常为Na+,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食盐的原因,为什么大量流汗或缺盐会导致人体虚弱无力。协同运输也可以异向运输,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进入胞内时伴随着H+的排出。   植物、真菌和细菌很少摄入Na+,膜上没有Na+-K+泵,但能形成H+-ATP泵(酶),以形成H+的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此时H+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就类似于Na+的作用。例如,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每转移一个H++吸收一个乳糖分子。   除ATP-驱动泵和协同运输外,在一些光合细菌膜上存在H+泵,这种泵由光激活,产生H+的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驱动物质进入细胞,这种泵称为光驱动泵。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界定物质的运输       1. 限制自由扩散的一些因素     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与该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物质的脂溶性越强,越容易通过细胞膜;除脂溶性外,分子越小,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物质的带电性也是限制扩散的一个主要因素。带电的物质通常同水结合形成一个水合的外壳,这不仅增加了它们的分子体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脂溶性。因此,不管带电离子有多么小,都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膜。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小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乙醇、脲类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大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和各种带电的极性分子都难以通过细胞膜。水分子虽然具有极性,但能自由地扩散通过细胞膜。    2.水的运输方式   上文中已提到,水通过质膜有两种方式,既可通过磷脂双层膜之间的空隙进行自由扩散,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进行协助扩散。不同生物的细胞膜对水的两种运输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细胞水分子很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膜,例如,将红细胞移入清水或蒸馏水后,红细胞会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则不膨胀。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的与水通道有关的蛋白至少有11种,在拟南芥中已发现35种水通道。   教材在正文中要求学生知道水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但为了体现最新的科研成果,课外阅读中又介绍了水通道,让学生知道除自由扩散的方式外,还可以以水通道的方式进出细胞,这种编排,既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体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同时还可以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    3. 葡萄糖的运输方式    很多教师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原因是小肠中存在大量的葡萄糖,会形成顺浓度梯度,这是不正确的。一方面,人体吃进的主要糖类物质是淀粉而不是葡萄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需要过程和时间;另一方面,人体的小肠全长约为5~6米,小肠腔面有许多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环形的皱襞,以及皱襞的绒毛,由于皱襞绒毛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30倍,另外,小肠上皮细胞上约有1700条微绒毛,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大了20倍,总之,小肠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左右。有人经过计算,发现小肠的吸收面积如果全部展开,足有400平方米之大,这么大的吸收面积,足以导致分解后在局部形成的葡萄糖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要低。因此,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与Na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物质的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