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少年闰土》教案(书香)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的重难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计划两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读通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从单元提示导入课题,学生读题。二、学生读通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学生读通课文,教师出示下列生难字词。其间、胯下、正月、供品、仿佛、神佛、五行、郑重、讲究、愿心、熟识、无端、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2、学生熟读生字词,读熟字词所在的句子。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T1:读完课文,说说“我”与闰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1主仆。.2朋友。重点引导学
《少年闰土》教案(书香),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少年闰土》教案(书香)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教学
本课的重难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计划
两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从单元提示导入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读通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读通课文,教师出示下列生难字词。
其间、胯下、正月、供品、仿佛、神佛、五行、郑重、
讲究、愿心、熟识、无端、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2、学生熟读生字词,读熟字词所在的句子。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T1:读完课文,说说“我”与闰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1主仆。.2朋友。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朋友关系)
T2:文章围绕“朋友”写了哪些内容?(相识、相交)
三、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1、学习轻声读文章2、3、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父亲对儿子的闰土的“爱”,。
T3:“我”因什么事而认识闰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从中还能了解到关于闰土的什么信息?
T4:删掉课文第三自然段行吗?你从闰土名字的来历中能感受到什么?说说你的理解。随后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另一处直接说明父亲很爱闰土的句子,读一读,指导学生抓住外貌的描写来体会闰土身上的“父爱”(圆脸、小毡帽、银项圈)
2、总结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闰土的“幸福”生活。
(师:虽然闰土的家里并不富裕,但我们通过品读文本,已经从闰土的名字和外貌中感受到了闰土的父亲十分爱他。在父爱的庇护下生活,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3、进一步感受闰土“幸福”的生活,走进闰土的故事,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对闰土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1默读文章第三部分,让学生结合课文简要说说自己对闰土生活的幸福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对闰土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T:读读这些故事中的具体描写的语句,说说你从中还能体会出闰土的什么?
3引导总结学生的感受,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四、学生自由读文章,重点读第二、第三部分,巩固本课时所学。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课文生难字词书写训练。
2、读课文,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 )
正 供 佛 行
( ) ( ) ( ) (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学习重点。
师:通过上课时所学,我们已经体会到闰土的生活是——(幸福)的,在闰土幸福的生活里我们体会到他的身上充满着勃勃的——(生气)。那文章中的“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
二、学生熟读课文,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1、根据上节课所学,用一个关联词说说“我”与闰土的关系,感受我待人的平等。
2、学习文章第四部分,感受我们友谊的非同寻常,理解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感受“我”的谦卑。
重点句子: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体会第一自然段与后文相照应的写作方法,同时感受我对人的“友爱”
三、由“我”的形象引导学生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理清“我”与“鲁迅”。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