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第二课时的引入从听写第一自然段开始,将之与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一比照,孩子们很快就学到了“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很快就悟到了,这样写强调了李星华和家人对父亲被害一事的终生难忘;当然,也表达了对父亲遇害的痛及对迫害父亲的敌人的恨。是啊,在李星华眼里,李大钊不仅仅是一位革命者,他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那么,文章中哪些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位父亲对女儿、女儿对父亲的深深的爱呢?引导学生的交流时,我抓住了几个很关键的生成点: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的含糊与平时“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的耐心比照,体会到不解释其实就是一种无言的保护。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的英雄气与后面匪徒“夺下了父亲的手枪”的无奈比照,领悟到之所以拿枪,为的是紧要关头保护孩子,而最终不拔枪开火,怕的是伤害到了孩子。宁可到最后,”“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另外,“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
不仅仅是一个革命者《十六年前的回忆》解读与教学思考,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另外,“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的沉默和后面“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的含蓄比照,孩子们揣摩着,这“瞅”和“望”的眼神里,包含着多少的语言啊,有因被捕而牵连家小的自责,有不能照顾家人的歉疚,有好好活下去的鼓励,也有继续革命的暗示。问及为什么会有继续革命的暗示的,一位学生说,机智的小星华为了保护哥哥,说自己是最大的孩子时,父亲“立刻就会意了”,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比别的孩子懂得更多,父亲会意了,他的内心是赞赏和欣慰的……学生讲得很多,也想得很多,他们完全沉醉在在特殊情况下的那种特殊的父爱里了。此时此刻,让孩子们面对李大钊的墓像,选择一种角色动笔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有的学生刻画了一位革命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崇敬和爱戴;有的学生表达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有的就以儿女的身份和一位父亲诉说。自己的成长,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的确,李大钊不仅仅是一位革命者,在李星华和同学的眼里,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