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正文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02-24 15:25:3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结题报告   阅读:68498

概要: (2)教材编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呆板,习作内容狭窄。比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之类的题目,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尤其是如今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缺乏生活体验,记忆空白,无话可说,习作常常东拼西凑,或抄袭他人的文章,应付了事。因而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千篇一律,泛滥成灾。 (3)教师的导写过程单调、乏味。许多教师都遵循“审题——选材——布局谋篇——深化主题”的模式在作文指导课上“指点江山”。作文教学是一种机械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非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作文毫无乐趣可言。 (3)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挑肥拣瘦,缺乏赏识。学生挖空心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造就了一篇文章,一到老师的手里,就被标点不对,错别字多,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等毛病弄得遍体鳞伤。教师很少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同时,教师的评语机械化、条文化,无非:内容具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结题报告,标签:结题报告范文,http://www.88haoxue.com
                  (2)教材编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呆板,习作内容狭窄。比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之类的题目,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尤其是如今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缺乏生活体验,记忆空白,无话可说,习作常常东拼西凑,或抄袭他人的文章,应付了事。因而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千篇一律,泛滥成灾。
                  (3)教师的导写过程单调、乏味。许多教师都遵循“审题——选材——布局谋篇——深化主题”的模式在作文指导课上“指点江山”。作文教学是一种机械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非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作文毫无乐趣可言。
                  (3)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挑肥拣瘦,缺乏赏识。学生挖空心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造就了一篇文章,一到老师的手里,就被标点不对,错别字多,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等毛病弄得遍体鳞伤。教师很少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同时,教师的评语机械化、条文化,无非: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或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立意不深刻之类的纲纲条条,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5)学生习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这一需要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很少学生能拥有一个与别人交流的平台与空间,许多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却极少发表过文章或真正读过同学的文章,他们的美文被埋没,他们的心灵被封存,难以与人交流。因而,也难以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2、探究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为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实现我们预设的实验目标,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教学。
                  (1)更新理念。旧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课标》却在此时适时出台。为了教学能追寻到一种可靠的理念,我们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了《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做到淡化中心、浅化立意、追求个性、写实写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新了教学观念,解决了方向性错误的问题。
                  (2)改变教法。既然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为学生所喜闻乐道,改变它已不容置疑。教学中,我们摒弃传统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体验。比如:举行“说唱古诗”、“猜猜看”、“闯关”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说、演、思、看中获得现实的感受与体验,实现作文的生活化;运用场面再现法,帮助学生回忆,再现所经历的事件,让记忆鲜活起来;运用合作评议法,互说互评,让文章更充实,立体丰满;运用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指导,于激情处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看到峨眉山的铺路人,我不由得……”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铺路人的敬佩之情流泄笔端,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而,教学摆脱了框框条条的限制,焕发出生命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整合教材。一个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为了让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选取比较感性的作文内容代替课文中那些生硬艰深的题目。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一件最后悔的事》等题目改为《山
                   ——     》、《稻田    ——   》,让学生写写《    ——   的元宵节》、《“拌蛋”带来的   ——   
                  》等等,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素材,成了孩子们俯首皆拾的习作资源。
                  (4)优化评价。古老的条文化、机械化的评语已不为学生所接受,对话赏识、鼓励引领式的评语是我们追求的亮点。教师在评语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感人的片段?读后产生了怎样的心灵共鸣?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不足在何处?如何让文章写得更好?这样一来,评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被赏识的激动,还可以悄然无痕地引领学生自改作文,把作文写得更好,特别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
                  评价主体的改变是优化评价的另一策略。从来学生的作文只是一个被展示的商品,放在货架上供人品头论足,挑挑捡捡。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我们认为学生也应是作文的评价主体,评评自己的文章,多发现一些优点,也挖掘一些不足;读读,听听别人的文章,说说感受,提提建议,打打分儿。学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看他们自己的文章,更贴近儿童的语言,交流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交流中互生共长,真是一举两得。
                  (5)开放形式。向来,人们习惯把作文训练分为大作文、小作文两种。认为作文要么有头有尾,成篇成章,要么就练练笔,写一段话,在教师的指令中循规蹈矩,各人完成各人的。这样的作文形式单一,限制了学生习作的自由。殊不知多形式的作文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大法宝。比如:小组合作写日记,五人一组,每人每周一次;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日记;每天观察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东西或一个场景,写一篇观察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练习的量逐步增加,不仅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些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逐步培养学生勤于读书,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既不受写作形式的限制,也不受写作内容的限制,真是皆大欢喜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结题报告结题报告范文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课题 - 结题报告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结题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