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后来,有一个了不起的人解开了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完成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字词:出示: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A、读正确:指名读,齐读。重点理解:怒发冲冠、无稽之谈B、填空:富兰克林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推论现在看起来( ),但那时却令人( ),人们认为雷暴不能同人间的事物( ),许多人对富兰克林( )。但是,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成功了,他( ),这实验告诉人们:“上帝的怒火”不过是( )。3、指导分段。A、上面一段话的内容其实就是课文哪些自然段所写的内容?(2—5)你能用更简要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富兰克林成功地做了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秘密。)B、那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
钱秋红《天火之谜》教学设计(观摩)(第一课时),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3、后来,有一个了不起的人解开了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火之谜》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字词:出示: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A、读正确:指名读,齐读。重点理解:怒发冲冠、无稽之谈
B、填空:富兰克林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推论现在看起来( ),但那时却令人( ),人们认为雷暴不能同人间的事物( ),许多人对富兰克林( )。但是,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成功了,他( ),这实验告诉人们:“上帝的怒火”不过是( )。
3、指导分段。
A、上面一段话的内容其实就是课文哪些自然段所写的内容?(2—5)
你能用更简要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富兰克林成功地做了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B、那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又在写出什么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C、把课文分成三段。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4自然段,揭开雷暴之谜,感受富兰克林的了不起。
1、默读,想想: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是怎样一步步进行的?
2、找读句子,讨论。
3、简要说说富兰克林是怎样做实验的。
4、出示段落,关注其他内容:
(1)介绍材料:找出句子,明确各材料的作用。
细铁丝:吸收云中的“天电”。
麻绳:淋雨后传导电。
结上丝带是为了将电荷集中保留在风筝与麻绳这一段,便于试验;另外,也考虑到自身安全。
铜钥匙:系上铜钥匙,为的是更明显、方便地观察放电现象,因为尖端之间易发生放电现象。
(2)描写天气:体会天气十分恶劣,可怕,更体现出富兰克林为追求真理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3)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5、补充材料,进一步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勇敢无畏的精神。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
6、指导读好句子: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结合动作朗读,体会实验成功时的欣喜若狂。
7、指导读第4自然段。
(四)小结。
1、这个实验震惊了世界,人们被什么震惊了?
2、对呀,这个实验不光揭示了一个科学真相,还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才会掷地有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宣言。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出示“安然无恙”解释。
(五)学习本课生字,布置作业。
1、学习生字
2、作业:复述课文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