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学与问》 教学设计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50

概要: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师: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

《学与问》 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师: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

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

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

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

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

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

不起)

师: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

就是——(读第一句话)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

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

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

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七、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怎样帮助老二。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八、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与问》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