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我们也深知信息技术资源已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无比的魅力。但多媒体使用确实要做到适时、适度、适用。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的魅力是任何影像都无法取代的。羡慕特级教师课上的那份朴实,没有过多的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与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朴实”的课堂是璞玉,是最完美的课堂。三、 扎实的课堂扎实二字,人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又有几人做到了“扎实”二字呢?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鼓励学生去看课外书,还要求他们摘录下好词好句,殊不知一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更为关键的是课本中本身就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学生又会在作文中应用多少呢?书本上有现成的不用,不扎扎实实
课堂上你做到“实”了吗?《陶校长的演讲》实录案例反思,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我们也深知信息技术资源已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无比的魅力。但多媒体使用确实要做到适时、适度、适用。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的魅力是任何影像都无法取代的。
羡慕特级教师课上的那份朴实,没有过多的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与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朴实”的课堂是璞玉,是最完美的课堂。
三、 扎实的课堂
扎实二字,人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又有几人做到了“扎实”二字呢?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鼓励学生去看课外书,还要求他们摘录下好词好句,殊不知一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更为关键的是课本中本身就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学生又会在作文中应用多少呢?书本上有现成的不用,不扎扎实实去落实好,课外的学生又能会多少呢?我们寻求“扎实”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感悟、体会到多少,学生有没有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
我们在看特级教师上课,经常见他们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其实上课之前这些学生不知道已经读过多少遍了,可特级教师们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学生读过很多遍了,可为什么还要这样花力气呢?看样子他们把“读正确、读通顺、读熟练”当成语文教学的底线。实践也证明表明,对于那些感情充盈的文章经过细读、熟读,琅琅上口,这时,文章那些词汇、句式以及表达方式等就会储备到自己的语言仓库里,再经过吸收,到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就合用。何必用大量的时间讨论文章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对比句子的不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读不通,一切都是无用功!足可见“扎实”二字的重要性。而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全班交流。随着交流教师出示文中的一些句子讲解、点拨、品读……文章学完了,也没对文中的某个情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别说全文了。语文教学,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的训练,在新的时期下,我们不仅打好文化的底子,要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还要打好精神的底子,如,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扎实的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知识能力等得到长足的进步。
新时期下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真实、朴实、扎实,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教学手段,扎扎实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的规律出发,踏踏实实的教给学生些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让我们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教师们,每天问问自己“我今天在课堂上做到’实’了吗?”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学生因为是初次学习演讲稿,所以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教学还算是比较顺利的。
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四问”结构相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时,我采用了“教”(导读“问身体”一段)——“扶”(导学“问学问”一段)——“放”(自学“问工作、问道德”两段)的方法,努力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生对于一些语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鲜活实例,效果还不错。比如陶校长认为:“健康是生命之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一篇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从而知道桑兰受伤之后,就无法参加比赛为国争光,就无法享受平常人可以享受的生活;再联系学校的黄老师,因为出了车祸,成为了一个植物人,再也无法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讲课,无法看到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举这样的例子,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课文,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辜负陶校长的殷切希望,让演讲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呢?我要求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从今天开始,就这样“每天四问”,及时记载完成情况,当然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说真话。总之,要努力像陶校长所说的,学做“真人”。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有的教学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整堂课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