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短文二篇《宋文帝幸旧宫》《山魅漆镜》译注» 正文

短文二篇《宋文帝幸旧宫》《山魅漆镜》译注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713

概要:短文译注二篇江西省临川二中 艾军平宋文帝幸旧宫 宋武微时①,躬耕丹徒②。及受命③,耨耜之具④,颇有存者,命留之。及文帝幸旧宫⑤,见而问焉,左右以实对,文帝色惭。近侍进曰:“大舜躬耕历山⑥,伯禹亲事水土⑦。陛下不睹列圣之遗物⑧,何以知稼穑之艰难⑨?”[注释] ①微:微贱。 ②躬耕:从事农耕。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 ③及受命:等到承受天命,指做皇帝。④耨(nòu):除草的农具。耜(sì):翻地的农具。⑤文帝:即宋文帝刘义隆,南朝宋第三代皇帝,公元424~453年在位,年号元嘉。幸:皇帝驾临某处称为幸。旧宫:旧居。⑥大舜:上古帝王。历山:在山东历城县。⑦伯禹:即大禹,上古帝王,曾治水。⑧列圣:列代祖先。⑨稼穑:稼为种植,穑为收获,指农业劳动。[译文] 宋武帝微贱时,在丹徒从事农耕。到他承受天命做了皇帝,除草翻地的农具还很有些留存的,就下令把它们保管起来。后来宋文帝驾临旧居,看到了问起,左右便据实回答,文帝脸有惭色。近侍上前说:“大舜曾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从事治水,陛下如果不亲眼目睹列祖列宗的遗物,怎知耕种收获的艰难?”

短文二篇《宋文帝幸旧宫》《山魅漆镜》译注,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短文译注二篇

江西省临川二中         艾军平

宋文帝幸旧宫

       宋武微时,躬耕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命留之。及文帝幸旧宫,见而问焉,左右以实对,文帝色惭。近侍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列圣之遗物,何以知稼穑之艰难?”

[注释]  ①微:微贱。 ②躬耕:从事农耕。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       ③及受命:等到承受天命,指做皇帝。④耨(nòu):除草的农具。耜(sì):翻地的农具。

⑤文帝:即宋文帝刘义隆,南朝宋第三代皇帝,公元424~453年在位,年号元嘉。幸:皇帝驾临某处称为幸。旧宫:旧居。⑥大舜:上古帝王。历山:在山东历城县。

⑦伯禹:即大禹,上古帝王,曾治水。⑧列圣:列代祖先。⑨稼穑:稼为种植,穑为收获,指农业劳动。

[译文]

       宋武帝微贱时,在丹徒从事农耕。到他承受天命做了皇帝,除草翻地的农具还很有些留存的,就下令把它们保管起来。后来宋文帝驾临旧居,看到了问起,左右便据实回答,文帝脸有惭色。近侍上前说:“大舜曾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从事治水,陛下如果不亲眼目睹列祖列宗的遗物,怎知耕种收获的艰难?”

[简说]近侍之言实乃点晴之笔,可为帝王之训——也许“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为近侍之言的诠释。

山魅漆镜

       济南郡方山之南有明镜石焉,方三丈余也。山魅行状,了了然著镜中,莫之遁。至南燕时,山魅恶其照也,而漆之俾弗明。自镜石漆而山魅昼炽,人足扫矣。

[注释]①济南郡——西汉以后置,又曾改为国,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章丘、济阳、邹平等县地。    ②山魅:传说中山里的怪物,也叫山精、山怪。魅音妹(mèi)。  ③了了然:清清楚楚的样子。    ④南燕:晋南北朝时十六国之一,北魏兵破后燕的国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后燕丞相慕容德率众迁至广固(今山东益都县西北)称帝,史称南燕。       ⑤俾:音比(bǐ),使。⑥炽:烈,盛多。人足:人迹。扫:灭绝。

[译文]

       济南郡方山的南面,有一块明镜石立在那里,上下左右约有三丈大小。山怪的模样清清楚楚地映在镜石里,没有能躲避开它的。到了南燕的时候,山怪恨这些镜石照出自己的模样,就用漆把镜石涂上,使它再也不亮了。自从镜石被涂抹以后,山怪在大白天也敢出来活动,而人迹则绝灭了。

       [简说]那种喜欢文过饰非、自欺欺人,或者拒绝听取批评意见的人,不是与这种漆镜的山魅有些相似吗?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短文二篇《宋文帝幸旧宫》《山魅漆镜》译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