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例如,在社会染缸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你可还葆有原来的那颗童心?你每逢佳节满心渴望的是一张张礼轻情重的卡片、一声声真诚热忱的问候还是更为实际的奖金和礼品?如果教师都没有了真,那么我们的教学便只能是全民性的大规模造假运动。申报示范性高中,把班里一半学生送回家,只为人数符合要求;评定职称,花钱买假学历假论文;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教学生说从没上过的美术课音乐课是每周两节,多么丰富多彩……我们以如此的素质和态度怎么教出大写的学生大写的人?这些问题我们不再细致探讨,毕竟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至少还可以拥有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它充满人性!有时我会在办公室坐着发呆。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呢?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会让他的学生记住多年,并在生活中受到他春风化雨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的能量来自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学生如果在多年之后偶然读到某首诗词时眼前浮现出当年老师的形象,耳边又响起老师那娓娓动听的声音,我想,这样的老师就应该算是好老师了吧。曾经读过安顿的一篇文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名《一场“卑微”的暗恋》,其中的很多句子我都记忆
关于语文的探讨,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例如,在社会染缸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你可还葆有原来的那颗童心?你每逢佳节满心渴望的是一张张礼轻情重的卡片、一声声真诚热忱的问候还是更为实际的奖金和礼品?
如果教师都没有了真,那么我们的教学便只能是全民性的大规模造假运动。申报示范性高中,把班里一半学生送回家,只为人数符合要求;评定职称,花钱买假学历假论文;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教学生说从没上过的美术课音乐课是每周两节,多么丰富多彩……我们以如此的素质和态度怎么教出大写的学生大写的人?
这些问题我们不再细致探讨,毕竟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至少还可以拥有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它充满人性!
有时我会在办公室坐着发呆。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呢?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会让他的学生记住多年,并在生活中受到他春风化雨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的能量来自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学生如果在多年之后偶然读到某首诗词时眼前浮现出当年老师的形象,耳边又响起老师那娓娓动听的声音,我想,这样的老师就应该算是好老师了吧。
曾经读过安顿的一篇文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名《一场“卑微”的暗恋》,其中的很多句子我都记忆犹新:
“说起来最终选择学中文,还是因为他。他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迷上了中国的语言文字,那么丰富的一种语言,特别精致和细腻,也特别含蓄和节制。”
“他改过的作文本,我一直收藏着,那上面他用红墨水笔写的评语都褪色了。”
“就是在那天,我决定要考中文系,而且,我要做老师,和我的老师一样的老师。”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对学生产生这样的影响,我想他应该就算是优秀的语文老师了吧。
语文课堂不能只有人性,语文课应该有它自己的品质性情,那就是语文的品性。
三、语文的品性
周国平写过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
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与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阅读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这是学者作家心中的语文课的标准,我们不一定能学得来,或者我们不一定有人敢去学。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语文教育专家怎么说?
陶行知先生曾呼吁给孩子们以“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似乎有些走向了极端。对此,高考的指挥棒应该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它让语文甚至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变得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我们的应试教育把孩子们的星期天都挤掉了,他们生活在极其残酷的六大束缚之中,何来解放?我们当前的教育给人的感觉便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我们提前以吃人的教育榨干他的皮肉骨血,不顾自然规律地开发他们这些未成熟的土地,不以发展观点培养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力,这种不合季节的做法如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如对矿藏的过度开发。应试教育让学生眼中只有成绩,让他们的心只关注那张长长的榜单上有没有自己的大名,却不问那球是怎么进的球门或篮筐。
史铁生曾在《随想与反省》一文中论述过这个道理:“中国人踢足球、打篮球,除去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还低之外,很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心理负担太重。说是‘为祖国争光’一条口号压得教练员、运动员喘不过气,似乎还不十分有说服力。外国人也不想为祖国丢脸。关键是对争光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认为进球、赢球即是争光,所以哆哆嗦嗦、稀里糊涂地把球弄进去也是荣耀。越是看重进球,投篮和射门时心理负担就越重,球反而不进。越是想赢,越是不敢轻易有所创造,昏昏然只记住以往进球的老路,弄不清眼前的困境与通途。而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却满场显示着每一个生命的力量、自由与创造精神,他们以此为荣,更愿意在困境重重之中表现自己的本事,反而抓住了更多的进球机会。”
其实语文学习也与此同理,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孔庆东在《怎样学语文》中也提到,“专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人,考试成绩大都不好。少数考试成绩好的,以后也没出息。因为在只为了考试的千百次训练中,他已经把人格训练坏了,他专门投考试所好,没有独立思考。他的一生都只能是个投机取巧的人,他对社会只有破坏,没有创造。”
上一篇:讲给老师们听的十个故事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