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议论文写作》教案» 正文

《议论文写作》教案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写作教学   阅读:68113

概要:议论文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议论文三要素;2、 能够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重难点:1、 学会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高二这一年来我们都在训练议论文,每次的考试都是以考察议论文写作为主,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同学在找中心论点是有些盲目;有些作文题目是直接给出中心论点,比如说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知足者不常乐”的作文题就直接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分解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索然无味。这节课我们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二、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月考中我们一些同学的中心论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常乐者不知足”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成语之一,其反意则是“知足者常乐”。这两句成语的语境都意味深长,诗人回味无穷。面对着这样一句话,我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开篇中心论点没有摆出)(二)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在现

《议论文写作》教案,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议论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2、  能够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重难点:

1、  学会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高二这一年来我们都在训练议论文,每次的考试都是以考察议论文写作为主,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同学在找中心论点是有些盲目;有些作文题目是直接给出中心论点,比如说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知足者不常乐”的作文题就直接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分解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索然无味。这节课我们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月考中我们一些同学的中心论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

“常乐者不知足”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成语之一,其反意则是“知足者常乐”。这两句成语的语境都意味深长,诗人回味无穷。面对着这样一句话,我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开篇中心论点没有摆出)

(二)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经常快乐开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知足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一种体现。由于人有欲望,因此对于现实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就像大海里的海水永远抽不干,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让自己价值不停留在一个阶梯上,而是有所提高,对事情要有追根究底的毅力,同时当追求到某一种事物时,不应就此满足,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总之,经常快乐的人是不应感到满足的。(虽然说在第一段中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开头第一段就有200字,全文800字左右,可想而知后文的论述所占比例就很少了。)

(三)

知足,是现代生活里常被遗忘的一个词,今天的生活大部分是为了明天过得更好而打拼,日益激烈的竞争,每况愈下的争夺无时不在压迫着我们前进。如你知足,你停滞,那么给你留下的就只有落后和遗憾了,在今天的社会里,常乐者很难知足,知足者有时则无法常乐。(观点不够明确,绕来绕去都没有把观点说清楚。)

(四)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因为自身的愿望获得满足了,就快乐了,知足了,这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则是“常乐者不知足”,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使人们为了使实现自己的快乐,而不断地奋进。(观点直接、明白,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有说服力。)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议论文在开篇就要点明中心论点,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在文章中突出中心论点,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大家的得分又高呢?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些实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在文章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比较容易做得到,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的开头,是改卷老师眼睛一亮就能给我们打出高分。

大家先看几个例子:

1、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2、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3、“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4、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

5、“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大家看完以上五则例子,觉得他们好在什么地方?(请同学回答)

明确:1、喻,用比喻开头,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2、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3、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4、引 ,引名言打头,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5、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通过一些讲解后,我们进入实战环节,这个环节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大家看到手中的资料,每篇文章都有几处空白的地方,我们的要求就是根据上下文补充所缺的部分。

我们来看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1] [2]  下一页


Tag:写作教学初中写作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写作教学
》《《议论文写作》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