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孔庆东:怎样学语文» 正文

孔庆东:怎样学语文

[10-21 00:23:4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学习方法   阅读:68633

概要: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

孔庆东:怎样学语文,标签:初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http://www.88haoxue.com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如何学语文?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对于今天立志求学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有志于宏扬中华语言文化,熟练掌握语言文字的人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他们的经验,集中在三点:“功夫在诗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师亦友是良师”。

怎样学好语文?名家告诉我们:“工夫在诗外”。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课外下功夫,仅靠课堂是不够的,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的。童庆炳先生回忆他当年读师范时,“我记得我读过的苏联小说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母亲》、柯斯莫节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波列沃夫的《真正的人》、阿扎耶夫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肖洛霍夫的《他们为祖国而战》、巴甫连科的《幸福》……”还有很多其他的世界文学名著。他们认为,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学名著,给了他们丰富的精神营养,丰富了他们的心灵。不仅仅是童庆炳,还有其他的人,在谈到他们当年所受到的语文教育时,一个个都津津乐道于所谓的“闲书”。那些“闲书”,范围广得很,有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有《东周列国志》、《说唐演义》,还有鲁迅、老舍、张天翼、沈从文,还有一些杂志、报纸等等,阎纲先生则更特别,他对语文的学习,则是从看戏开始的。他说:“我酷爱看戏,偏爱语文。我是:语文学习看戏始。”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应该有多大。

反观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我的眼里只有你”,眼睛仅仅盯住课堂、课本,使语文教学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学生的体验,也远离了文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有多大效果?

我们是捡到了芝麻,丢掉了西瓜,把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头给丢了。我们只看到了露出水面的那冰山的一角,误以为那露出的部分即是全部。殊不知,更能显示冰山特点的,竟还在水的下面。而恰恰就是这没有露出睡眠的部分,更是宏伟、庞大,结的冰更多。课堂是狭窄的,不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它都只能,也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小部分。学生要学好语文,仅有课堂是不够的。课本也是这样,即便是一个学期选它一百篇文章,也仍然是少得可怜的,仍然需要课外的东西来补充,来滋养,来丰富。

可以说,那种把学生看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观念、做法,与语文教学南辕北辙;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语文学习方法,要学好语文,无异于缘木求鱼。

怎样学好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很多人都首肯的,也是有心理学根据的。可是,一旦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兴趣的价值便被一些老师给忘了。当然,兴趣并不是说有就有,说来就来的。兴趣的培养要有一定的条件,这条件,最根本的就是自由,时间上的自由,心灵上的自由。知名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们的实践,无不向我们证明:自由,才有兴趣的产生。

当年,他们读书的时代,比不象我们今天这样,需要争分夺秒,夜战三更,早起5点,有着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卷子,天天在为考试奔波,在为考试焦虑。他们只要完成了课上的练习,课外就完全属于他们了;他们有着巨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看自己喜爱看的书,哪怕是偷偷摸摸,充分享受着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可以尽情地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这样的读书,这样的学习,有谁不爱学语文呢?喜爱之情就悄然而生。梁从诫先生就回忆道:“小学时代,我兴趣全在读各种课外书。”并列举了一大串文学名著的书名。如果没有大量的自己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他就不可能阅读那么多作品,也就很难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今天的孩子,就无缘享受这样的自由了。在城市,如果你去注意观察,每一天,上班最早的,无疑是学生。这里一群,那里一伙,在站台上等着公共汽车。所以,有人说,在咱们中国,最苦最累的人是学生。这话一点不假,毫无疑问。试想,他们整天忙忙碌碌,连吃饭、睡觉都得挤时间,对学习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吗?尤其是语文学习,这样一时半会难以见实效的学科,可能产生兴趣吗?特别是当他们连看一篇课本之外的文章,看一本他们感兴趣的小说都得偷偷摸摸时,恐怕是与兴趣无缘的,甚至厌恶之情就油然而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学习方法
》《孔庆东:怎样学语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