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上虞丰惠中学 刘建松师:昨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三句词,关于学习三种境界。每人分别写出一句。(有学生举手)三位学生上台板演。默写正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这几位同学的字迹,大家发表评论(学生开始评论) 师:字如其人,XX同学的字写的端正,一笔一划清晰明白,平时为人仔细踏实,这位同学的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性格可能比较随意。有时候我们从细微处可以窥探人的一些性格。 我们来看一幅书法作品,猜测人物的性格。(出示《沁园春。雪》,因为是草书,毛泽东书写。学生看不懂,但初中时候学过,朗读一遍) 师:成吉思汗中的汗都没念错,不错不错。 生:老师,我们是背出来,实在看不懂这些字。 师:哦,这是实话实说,老师也没有完全看懂。通过这幅书法作品,你们还想说什么? 生:我看到了狂放的性格,很有霸气。 生:能放能收,拿得起,放的下。浪漫,潇洒。 生;有领导才能,具有领袖气质。 师:你很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3,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上虞丰惠中学 刘建松
师:昨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三句词,关于学习三种境界。每人分别写出一句。(有学生举手)三位学生上台板演。默写正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这几位同学的字迹,大家发表评论(学生开始评论)
师:字如其人,XX同学的字写的端正,一笔一划清晰明白,平时为人仔细踏实,这位同学的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性格可能比较随意。有时候我们从细微处可以窥探人的一些性格。
我们来看一幅书法作品,猜测人物的性格。(出示《沁园春。雪》,因为是草书,毛泽东书写。学生看不懂,但初中时候学过,朗读一遍)
师:成吉思汗中的汗都没念错,不错不错。
生:老师,我们是背出来,实在看不懂这些字。
师:哦,这是实话实说,老师也没有完全看懂。通过这幅书法作品,你们还想说什么?
生:我看到了狂放的性格,很有霸气。
生:能放能收,拿得起,放的下。浪漫,潇洒。
生;有领导才能,具有领袖气质。
师:你很有预见性,你的想法和当时另一个大人物不谋而合,谁?
师:不知道啊,蒋介石啊。(生笑)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看到这首词时,惊叹此诗有帝王之气。尤其是词的结尾,俱往矣
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这时多么宽广博大的胸怀啊!这样的胸怀是怎样炼成的呢?让我们回到十一年前,1925年的那个深秋,滚滚的湘江边,年轻的革命家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中涌动着革命的激情,在这个深秋,他不得不离开留下求学踪迹和革命活动的长沙,橘子洲,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今天,这位年轻人不得不和她来个真情告别。(师生朗读,渐入佳境)
师:毛泽东写词就是不走寻常路,这首诗开头被评为毛泽东诗词中最酷的开头,你怎么理解?
生:我看就是个病句,
师:够大胆,敢怀疑,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次序乱了,应是在寒秋,我站在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样才合理。读来顺畅。
师:看来名人这样写是倒装句,不是病句。为何要用倒装?
生:把独立放在开头,给人印象深刻。
生:突出强调独立的形象,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师:你说青年毛泽东是帅哥,(出示照片,确实英俊)的确如此。这个倒装句好似猛地推出的电影特写镜头,令人过目不忘。酷吧?老师改作站立可以吗?
生:独立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很孤独,没有朋友,有点感伤。
师:你的回答让我想到了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有独立孤傲不屈的意思。
师:你认为毛泽东有这种感觉吗?(停顿)老师介绍一下背景材料:当时毛泽东和党的领导人之间发生误会,对农民运动的重视和投入引发的陈独秀的不满和嘲笑,他回到湖南,组织的农民运动严重的威胁了当地军阀的统治,于是下令通缉他,他的心情的确很受伤。这时,一个选择题放在他面前,是离开此地还是留下战斗?
生:离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实力,坚持斗争。
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同学们是很理智的。所以“独立”一方面写出了不向恶势力妥协和从容的心态,又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正所谓沧海横流
生:方显英雄本色。
师:好一个淡定哥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在湘江边,滚滚东逝的江水告诉我们人生可不像水一样倒流,有志青年应抓住时光,奋发有为,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于是乎,诗人看到的景物和我们常人不太一样,他眼中的景物有——
生:山中的红叶。碧绿的江水
生:前进的船和飞行的老鹰,还有游动的鱼。
师:这些景物用一个字来领起,哪个字?
生:看
师:这个字叫做领字,看的内容到——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很好,一般写秋天吧,是这样开头,看黄叶飘零,树林红了。还行吧?
生:气势不足,太有沧桑感了。
生:词中万山红遍说明范围广,数量多。气势大。
生:层林尽染,多有劲啊,写出红得层层叠叠,有层次感。
师:其中有个字用得挺传神的,你认为是哪一个?
生:染
师:好在哪里?染这个动作我们模仿一下,比如染发的动作(生模仿)
生:有一种动态的感觉,红色好像一样一层层铺过来,视觉的冲击力强,
师:理解的不错,说说其他的景物。
生:碧绿的江水江中,船在奋勇争先,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画面热闹
师:给你的感觉是
生:充满活力和生机,充满斗志,昂扬奋进。
师:描写景物时,诗人的观察角度在变化?
生:远眺和近观,角度变化,这样景物显得有层次。
师:其他的景物说一说。
生:翱翔的老鹰和自由游动的鱼。
师:打住,说老鹰翱翔我们可以理解,用鹰翔长空还是鹰击长空?大家发表看法。
生:翔字比较温和,翔字是说老鹰在空中停止滑翔,显示姿态的优美。而击是一个腾空的过程,很有力度美
师:这里要写出鹰的气势,用击字好。谁能解释鱼翔浅底怎么回事?鱼怎么用鸟的词语呢?
生:鱼也有翅膀啊,鱼鳍看上去像翅膀。
生:江水很清,就像蓝天一样,鱼儿在自由的游动,就像鸟儿自由的飞翔,写出鱼儿的快乐无拘无束。
师:对,作者选择了山上、江面、天空、水底的几种景物,用诗人的别样的眼光写出秋天的不同之处,特点是
生: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师:远山、江面是静景,老鹰、鱼儿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交错,显得错落有致。
师:这样的有特色秋景,是否又有别的意义?按照常理,一般在深秋,叶子是黄黄的,江水是浅浅的,为何毛泽东的眼中却完全不一样?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满江的水不一定是眼前所见,而是心中感受到的生命的力量,就像江水翻动。
生:红色象征火热的激情,象征蓬勃的革命,也象征毛泽东内心的豪情,所以在他眼中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生:鹰击长空,可以理解革命运动的高涨,
师:对,诗言志,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知音,一见钟情,借此秋景,宣泄心中情怀。表面上赞美秋天无限生机,实则赞美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作者心里一高兴,喜悦之情自然流于笔端。感叹万类
上一篇:《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