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正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125

概要: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表达什么心愿?(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表达什么心愿?

(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

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

(明确:讽刺宋室昏聩。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赢得”能否用“落得”来代替?
明确:比较体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仓皇北顾”(想象这一场景),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悲的结局。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林升的《题临安邸》就这样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卞州。”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参考: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5.小结。

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六、把握词人情感,指导诵读。
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

2.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

(此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诵读的要领,并能在诵读中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①

表达方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②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

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

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情感显露形式

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此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对比阅读

〈声声慢〉〈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进一步认识婉约派和豪放派区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