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公开课课堂实录» 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公开课课堂实录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794

概要:导学目标: 1、 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 2、 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 3、 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 导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两首宋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题目看,这两首词均为怀古词 怀古,即追怀古昔,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迹、古人、古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所以,今天对这两首词的整合复习,我们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 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 2、 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 3、 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 板块一:聚焦重点——用典赏析 “用典”是怀古之作重要的艺术手法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的“用典”,对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的重要意义 两首词作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很多,《念奴娇》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形象,而《永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公开课课堂实录,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导学目标:

1、  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

2、  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

3、  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

导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两首宋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题目看,这两首词均为怀古词

怀古,即追怀古昔,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迹、古人、古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所以,今天对这两首词的整合复习,我们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  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

2、  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

3、  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

板块一:聚焦重点——用典赏析

“用典”是怀古之作重要的艺术手法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的“用典”,对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的重要意义

两首词作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很多,《念奴娇》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形象,而《永遇乐》更是运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等五个典故下面我们就围绕两个问题对两首词的用典加以赏析:

(出示幻灯)  

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

2. 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

 

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可能会有同学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看看两首词的标题就知道了,两位词人分别站在赤壁和京口北固亭怀古,当然会想到与这两个地方相关的典故啦

是的,你们想得不错,但又不完全对苏轼游览赤壁为何只想到周瑜而非诸葛亮?辛弃疾站在京口北固亭为什么想到的是孙权、刘裕、拓跋焘而不是其他和此地相关的人与事?看来我们不仅要考虑“此地”,还要考虑“此时”以及“此时此地的作者”

(两次出示幻灯)

⑴与“此时此地”有关

⑵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

先以辛弃疾的《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两次出示幻灯)

⑴ 与“此时此地”有关

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主战派一直将“王师北定中原”当做目标,京口作为抗金前线与金人劫掠后的扬州隔江相望

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追击宋文帝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

这些典故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口(镇江)直接有关,而且都关涉南北战争,与当时的现实背景建立起了关联

⑵我们再来看“此时此地的作者”

此时,作者率众南归已经四十三年,被投降派排挤而被迫退居江西乡间也已有十多年,但他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濒临抗金前线的镇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备战和得当用人而遭到当权者的疑忌,为恢复大业一展才略的愿望极有可能再次落空此时此地的作者空怀却又不愿空怀一腔忠贞,报国无门却又不甘心报国无门自然地,他便想起了曾以京口为基地,开疆拓土,成就霸业的孙权、刘裕,联系自己、想想南宋统治者,不胜慨叹呀;现如今当权者的草率冒进,又怎能让他不想起当年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只落得仓皇北顾的结局;而眼前老百姓在佛狸祠下喧喧嚷嚷的迎神赛会,更让作者痛心不已,老百姓快忘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啦;自己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一如廉颇,可报国无门呀

孙权、刘裕的典故侧重于“人”——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宋文帝、佛狸、廉颇的典故侧重于“事”——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关的历史事件这几个典故都与作者此时的思想情感和抱负直接有关

正因为以上两个“有关”,内心沉郁却又壮怀激烈的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这五个典故

小结过渡: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使用了一个品评诗词重要之法——知人论世法,

(出示幻灯)

知人论世法

所谓知人论世法,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的简历、创作该篇时的背景,来感悟诗情这对怀古诗词尤其重要

那么这种方法能不能帮助我们了解苏轼为什么在词作中唯独选择了周瑜的典故呢?

词为怀古之作,“怀古”这种非现实的寄托,恰是暗示苏轼同现实的游离,当然,这里的游离是苏轼不愿的,也是无奈的

谈到苏轼的不平、无奈,我们自然想到“乌台诗案”——一桩不折不扣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对苏轼的仕途是一次巨大打击,在党争的漩涡中,有着真诚正直人格的苏轼,越来越难以自拔令我们欣慰的是政坛残酷的抛弃了苏轼,文坛却有幸迎来了一位天才这一时期的苏轼创作了《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江城子&8226;密州出猎》、《水调歌头&8226;明月几时有》、前后《赤壁赋》等不朽的作品就《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而言,四十七岁的苏轼,历经了政坛上翻云覆雨和人生浮沉后,我们仍能感受到一颗渴望有所作为的真诚炽热的心虽为政坛弃儿,但苏轼他并不能完全忘情于政治,因此,苏轼在词中选择了年轻有为的周瑜的典故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

(出示幻灯)  

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

我稍作提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不能忘了诗歌鉴赏关于情意表达的三个切入点:意境、情感以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出示幻灯)

①诗歌往往要借助于意境的创设来表达情感,那么,这两首词是如何创设意境的呢?

首先看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就营造了一个极为辽阔悠远的时空背景,将气象非凡的长江和自古以来与之有关的无数英雄豪杰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追慕之情接着,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接下来并没有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的恢宏壮丽的景色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合为一体

这样的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惊心动魄、思接千载的奇幻境界,为下阕周瑜的出场营造了声势,做了铺垫下阕“遥想”一词承接上文,心往神驰,八百多年前的周瑜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中出现了词中用典的主角周瑜成为画面的主体至此,整幅画面中,景为雄壮之景,人为奇伟之人,背景、主体相得益彰,境界全出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公开课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