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大成中学复读部(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 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