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43

概要: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1、理解结尾的话。 2、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 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二、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标签: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1、理解结尾的话。 
2、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一、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二、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教育。

 

课堂练习

1、反复诵读课文第二段:

  2、任选下列一景物进行描写:

     池塘边

    公园里

    校园里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课外作业

 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学习环境:  呆板     (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  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读
                       {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状物:1抓住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2多角度写景   3融情入景   4状物有序,条理分明 
叙事:准确、生动、简洁 
写人:客观、带有感情。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