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教学活动顺序» 正文

《七律·长征》教学活动顺序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49

概要:《七律·长征》教学活动顺序一、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

《七律·长征》教学活动顺序,标签: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七律·长征》教学活动顺序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71年前,有一个词开始在华夏5千年的历史中绽放璀璨的光芒;71年前,有一个词,它记录了我们无数革命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71年前,这个词成就了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它就是齐读《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8226;长征》

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二、文学常识:

1、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三、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师范读)

(二)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师: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既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解疑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四、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合作交流学习

1、 同桌合作学习

2 、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二)、课间休息:听歌曲,放图片感悟长征的艰辛

(三)、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

A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活动顺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