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四、精读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美?它们的顺序应该怎样安排?为什么?(明确:文中提到颜色之美、形体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德行之美。它们的顺序是颜色之美——形体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德行之美。因为作者认为“美德好比宝石”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2、 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是如何论述的?(观点:“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吧。” 作者首先说到美德是最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这时,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象作者所举的这些人都是内外皆美的,但毕竟是少数)。那为什么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作了回答。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培根所说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有些年轻人具有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最后,就是本文的总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二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2. 文中“晚秋的景色”中的“晚秋”指的是什么?
3. 作者以“盛夏的水果”为喻,想说明什么观点?
4. 为什么“世上有许多美人”“晚年”“愧悔”?
5. 美怎样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二)、课外拓展阅读:
最苦”和“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