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背影》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正文

《背影》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34

概要:7.背影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昧揣摩语言——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学习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o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一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其风格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2.课文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然而父亲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自己的儿子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

《背影》教学练一体化设计,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7.背影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昧揣摩语言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学习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o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一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其风格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课文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然而父亲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自己的儿子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这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在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会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采用倒叙方式,记叙八年前自己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文章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讴歌了父子之爱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支父爱的颂歌

2.文章结构

思念父亲                 难忘背影             开头点题

             父子  奔丧——渲染气氛

回忆送别     买橘背影——着力刻画:肖像、动作            父子情深

             分手背影——惜别之情

怀念父亲                 再忆背影            结尾扣题

 

3.对话文本

(1)课文表现的父爱是怎样的?

父爱深切

父亲遭遇双重灾祸,丧母的悲痛加上差使交卸带来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却把儿子路途平安看得更重,这种爱子之心,真是情深似海!父亲亲自送行,照顾得无微不至,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背影》中的父亲形象,是慈父的形象,浦口送行,表现他慈爱的一面;也有刚强的一面,听他面对双重灾难的心声:“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

看看父亲爱子的行为方式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几十岁的人还是孩子,朱自清的父亲也这样尽管急于谋事,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去送儿子,到底放心不下,唯恐孩子有什么闪失讲价钱要自己讲,拣座位要自己拣,买橘子要自己买,力不胜任的事情也要自己上前,能为孩子尽心尽力,心里就会感到满足、舒心

(2)作者为什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往事、怀念父亲?

朱自清那一年20岁,北京大学学生,写《背影》那一年28岁,清华大学讲师,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年龄,所以对父爱的感受也迥然不同20岁时的心智还不够成熟,28岁就比较成熟了文中一再写当时怎样自以为是,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为什么起初体会不到父爱,反而对父亲的言行不以为然呢?一方面,因为中国父母不太理解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长大了,有很强的自立自强的要求,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无论孩子多大也要“抱”在手里,实在是吃力不讨好,两代人之间容易起冲突另一方面,20岁那样的岁数,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为是,对父爱不容易体察到,对父亲的行为方式往往以为陈旧而反感待到真正成熟了,才理解父辈的行为方式是他那个时代养成的,应该透过这种行为体察父亲的爱心作者一再自责“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太聪明”就是半生半熟的状态,真正成熟了才是真聪明,真聪明才能理解父辈的行为方式,不去计较父辈的行为方式,才能感受父爱

望着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我”的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我”哭了“我”发现了父爱,引得读者都联想起父爱,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这篇散文引起普遍的共鸣

(3)为什么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在父亲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背影》教学练一体化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