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2»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2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56

概要: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东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1、父亲为什么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为他爱子情深。 B.因为我太不聪明。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2,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东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1、父亲为什么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他爱子情深。                 B.因为我太不聪明。

C.因为外人不可信。                 D.因为他有点迂。

12、“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的原因是(    )(2分)

A.      认为父亲为小费斤斤计较,有碍脸面。B.父亲普通话不标准,给“我”丢脸。

C.要显示自己比父亲的语言水平高。    D.父亲笨嘴舌,辞不达意。

13、文段最后一句“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正确理解是(   )(3分)

A.我很聪明,知道托茶房是白托。      B.悔恨当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情。

C.悔恨自己不理解父亲的聪明。       D.为自己过去的聪明而自豪。

(二)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一个晴天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4、文中的“三哼经”也就是指           ,这是            说的,说明了人物                                      的特点。(3分)

15、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分)

                                                                     

                                                                     

16、文中“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变化?(3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