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芦花荡》教案1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19

概要:[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2.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明确: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

《芦花荡》教案13,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2.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

明确: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教师点拨: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教师补充: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3.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1)提问: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学生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上一篇:《蜡烛》教案13

》《《芦花荡》教案1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