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 芦花荡 孙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2、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3、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习重难点】1、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一、预习导引:1、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少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集《海燕之歌》。在延安时,孙犁有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年),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保卫祖国,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
《芦花荡》导学案8(三个课时),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2 芦花荡 孙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2、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3、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学习重难点】
1、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一、预习导引:
1、走近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少安平县人。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保卫祖国,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有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芦花荡为背景,创作了此故事。
3、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 人 物 、 环境 、 情节 。情节包括 开端 、 发展 、 高潮 和 结局 等,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
4、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飒飒( ) 转弯抹角( )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歪zè 飒sà 转弯抹角mò
5、解释下列的词语
(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3)提防:小心防备。 (4)能耐:技能,本领。
(5)央告:央求。 (6)转弯抹角: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7)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8)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6、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主要写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主要人物:老头子,两位女孩
二、达标导学:
(一)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一天夜里 地点:芦苇塘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
还血债。
(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复述: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三)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序幕: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9-19)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护送)(开端)
第三部分:(20~54)写大女孩在冲破敌人封锁线时负了伤。(受伤)(发展)
第四部分:(55-末尾)叙述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的经过。(复仇)(高潮、结局)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