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科学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撷取宇宙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认识体系之树上的一枝一叶,或科学与人生之网上的一二小结节。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识,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但我们这里说的“科学小品”,特指现代科学小品,即除了现代文学观念之外,它所运用的和反映的,是现代科学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在我国,这种意义上的科学小品发生在提倡科学与民主、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相对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学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桢、贾祖璋、邹韬奋、刘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时的科学小品还只有科学小品之实,而无“科学小品”之名。科学小品这个概念的形成,还需等到这类文章多了以后。1934年9月20日,是科学小品史上可纪念的日子。30年代中期,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小品文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呐喊中,陈望道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通过发表周建人、贾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教案设计,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科学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撷取宇宙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认识体系之树上的一枝一叶,或科学与人生之网上的一二小结节。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识,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但我们这里说的“科学小品”,特指现代科学小品,即除了现代文学观念之外,它所运用的和反映的,是现代科学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在我国,这种意义上的科学小品发生在提倡科学与民主、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相对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学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桢、贾祖璋、邹韬奋、刘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时的科学小品还只有科学小品之实,而无“科学小品”之名。科学小品这个概念的形成,还需等到这类文章多了以后。
1934年“科学小品”之名在呐喊中诞生,是科学小品发轫以后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此后,在“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沉寂之后的1983年,全国18家晚报以联合举办科学小品征文的活动,为它树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此后,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届、第三届科学小品联合征文,每届应征的文稿也都在万件上下。影响之巨,前所未有。同时,这三届联合征文也是我们有机会了解了科学小品作者群的构成状况。如今这个作者群中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上的科技人员。他们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课题,自己的观察、积累、灵感、领会、探索、发现,原无作文之意,却被“科学的惊异”与社会的需求卷进了这片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领海。因此新人随时不断出现,成了这支队伍的重要特征。
借此结集的机缘,简略地回顾科学小品的特征和历程,对读者和科学小品的作者可能不无意义。因为科学小品是什么以及它的历史,虽说都是客观存在,自有客观规律和标准,但规律和标准的发现,却只能在百花齐放的自由创作中间和百家争鸣的独立探索中间。独立的探索,是“科学精神”必有之义。
(选自《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科学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在福井谦一刚懂事时,就经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着叫不出名字的杂草出神。他有时还会把杂草连根拔起,那翠绿的嫩叶会让他仔细地看上半天。蝴蝶飞舞的季节,小谦一会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进附近的山里去。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谦一百看不厌,并使他产生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遐想。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让小谦一兴奋好几天,并终生难忘。
福井谦一在上学以前喜爱收集植物标本。他把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树叶采回家,摆放整齐,长久地看着。在旁人看来,他老是对着一堆枯草败叶发呆,似乎有点傻里傻气,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上了小学后,他的收藏升级了,由植物转为矿物和昆虫。他直到老年时也忘不了曾经在大阪帝冢山一带的丘陵采回的一块树状矿石,同样喜欢矿物的表哥告诉他这是沼铁矿石,是远古时代沉到湖泊或沼泽里木头上的铁。这令小谦一激动不已:天啊,今天的这一片丘陵在远古时竟然是湖底!而这是由我亲自发现的!
福井谦一采集蝴蝶标本的爱好一直保持到他老年以后。他成名后到美国讲学,一次在佛罗里达一座机场附近的森林里为了追捕一只美丽的凤蝶而误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览亚里桑那大峡谷时为了捕捉一只蛱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顾得上好好欣赏著名的大峡谷风光。
福井谦一的父母认为: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特权,所以他们鼓励孩子们去郊外游玩。父亲还经常在工作之余带着孩子们去郊外钓鱼,并给他们讲述鱼类和钓鱼的知识。福井谦一上中学后,一家人每年夏天都会在海边租房子度假,在那里钓鱼和游泳。
福井谦一在谈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时说:
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有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切身体验,促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仅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我的理论获得了承认,并且荣幸地获得诺贝尔奖。每当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为我的少年时代创造了一个能与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环境。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理学家吉尔曼出生于法国东部盛产葡萄酒的布尔戈涅地区。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园风光。孩提时代的吉尔曼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采蘑菇。说是采蘑菇,其实是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芬芳的气息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吸引着他。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各种绚丽、奇特的花草和树叶就都会成为他采集的对象,并制成标本,汇集成厚厚的标本册。翻阅和欣赏这些标本册,是他的一大嗜好。
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对小吉尔曼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动物、星辰、云彩甚至雨雪,都使他感到奥妙无比,充满了好奇心。只有一样东西──雷电,令他恐惧不已。一次他在雨中骑自行车远游,一个惊雷就落在身边,将他击倒,摔出去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