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同步作文:古诗苑漫步»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同步作文:古诗苑漫步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34

概要: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古诗中的初夏景物描写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 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南朝·梁)萧纲《和湘东王首夏诗》 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疏。 (唐)李世民《初夏》 润浮梅雨夕,凉散麦风余。 (唐)李峤《四月》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唐)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修竹转凉阴。 (唐)胡宿《早夏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同步作文:古诗苑漫步,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古诗中的初夏景物描写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

    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南朝·梁)萧纲《和湘东王首夏诗》

    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疏。

    (唐)李世民《初夏》

    润浮梅雨夕,凉散麦风余。

    (唐)李峤《四月》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唐)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修竹转凉阴。  

    (唐)胡宿《早夏》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   

    (宋)苏轼《寄子由》

    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飞来。

    (宋)范成大《初夏》

    麦秀微寒后,梅黄细雨前。 

    (宋)陆游《初夏》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蚕黄。

    (宋)陆游《村居初麟》

    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蚕香中夏景长。

    (宋)陆游《初夏喜事》

    清阴花落后,长日鸟啼中。

    (宋)徐玑初夏《游谢公岩》

    天垂湖色湛,雨洗月痕新。

    (宋)林景熙《初夏病起》

    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

    (宋)苏轼《木兰花令》

    梅黄楚岸垂垂雨,草碧吴江淡淡烟。

    (宋)谢逸《鹧鸪天》

    短船谁泊蒹葭渚,夜深野火明渔浦。

    (宋)苏庠《菩萨蛮》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金)元好问《后湾别业》

 

 

从军行赏析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指长安,与东京洛阳对称。

②牙璋:古代调兵用的兵符,分两块,契合处成牙状,故称牙璋。璋是玉,使用时朝廷与主帅各执一块,两块相合,方可调兵。凤阙:泛指皇宫。

③龙城:汉时匈奴人每年五月祭祀处,故址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这里借指敌方巢穴所在。

④百夫长:统率百人的长官,泛指下级军官。

这首诗的作者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时代就有神童之称。读这首诗,首先会被充溢其中的奔腾激越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所震撼。

 唐初,北方的突厥经常入寇为患。“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据研究,当时突厥温傅部进犯甘肃固原一带,与长安远隔千里。说“照西京”,是用夸张笔法形象地反映边患的紧急。而这时杨炯正在朝廷担任文职,心中涌起一股压抑难平的激愤之气。一个“自”字凸现了御敌报国的激情。这首联如惊雷破空而来,起势不凡。

次联紧承上句,在读者眼前展现出唐军迅速结集、出发,一路进击,直捣敌巢的连续画面。一个“绕”字举重若轻,写出铁桶之围的快意。此联仅用十字,就概括了节节胜利的进程,熨贴地传达出反击的迅捷与勇猛,有一种锐不可挡的气势。

第三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可以看作是集中描述为夺取最后胜利所进行的艰苦战斗。胜利的红旗是靠鲜血染成的。有了这两句,这首诗就显得浑厚有力,不然,或许难免有“故作豪放轻松语”之嫌。试看,大雪飞扬,遮天蔽日,军旗上的彩绣也暗淡无光了;北风怒吼,战鼓雷鸣,将士们依然浴血拼杀,有我无敌。这里,上句写眼中色,下句写耳中声,交织成一幅壮烈的风雪鏖战图。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呼应“心中不平”,直抒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情怀。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高峰的时代,许多文人也向往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生活,由此造就了边塞诗的繁荣局面。杨炯用“宁为”、“胜作”这样铿锵决绝的誓言,唱出了昂扬豪迈的时代精神。至于后世把它作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同义语,则属于偏面取义了。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原用于军旅生活的叙述,杨炯却存陈出新,借以抒情,塑造了勒马赴敌、壮心许国的诗人自我形象。全诗雄健精警,千载之下读之犹凛凛有生气,令人感奋不已。


上一页  [1] [2]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同步作文:古诗苑漫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