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藤野先生》教案20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25

概要:导学提纲: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写人要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6.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7.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8.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9.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10.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11.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12.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因为

《藤野先生》教案20,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导学提纲: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写人要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6.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7.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8.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

9.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10.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11.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12.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1)添改讲义    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    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    对学术严谨求实

5、(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6、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7、(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8、(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被刺痛了的人(我)。

9、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10、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11、“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我的意见”是科学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要紧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12、“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2、推荐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藤野先生>的第二部分,认识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了鲁迅对他的敬爱之情。之后,由于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的强烈刺激以及他追求救国之道的崇高理想,他又弃医从文,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离开仙台后情况如何呢?今后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2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