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22» 正文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2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14

概要:学习目标: 1、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3、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的文章有哪些?(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肯定归纳)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ao”,“早晨”的意思,这表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这个集子。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藉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22,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学习目标:

1、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3、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的文章有哪些?(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肯定归纳)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ao”,“早晨”的意思,这表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这个集子。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藉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进,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二、学习指导: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并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1、2题。

2.小组讨论完成:

(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3)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5)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主讨论。

3、师总结归纳: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38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因。第二部分(4-36)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32-35)写作者离开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都是归纳,明确要点:

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清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达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稀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4.“居然睡安稳了”中“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板书第层层意: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

学生快速诵读说明文的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明确:

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2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