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想和做·教案设计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73

概要: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

想和做·教案设计2,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 

  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举例论证 

  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

本文的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

  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

  3.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

  4.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

  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

  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

二、具体论述(怎么样?)

  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 (第6-7段)

幻灯片设计 

  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

  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

  2、有的人\"空想\"不做。

  3、有的人\"死做\"不想。

  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

  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

  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 

  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

《想和做》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想\"和\"做\"的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本文作者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的。

二、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① 识记生疏词语。

  ②标记段落,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三、朗读课文(请若干个同学逐段连读,朗诵全文) 

四、思考问题(学生分组研讨,然后集中意见,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修正)

  ①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出来。

  答案: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A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的;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的;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出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的学术团体。

  ②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的?

  答案:道理之一:\"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是通过上述事例A、B、C来论述的。道理之二:\"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通过上述第一组事例D和第二组事例E、F、G来论述的。

  ③分析下面5句话在原文各段中所起的作用是\"归纳\"作用还是\"过渡\"作用。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想和做·教案设计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