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2» 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27

概要:15短文两篇(一)《谈读书》学习目标: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积累运用(1)、注音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肾 阐证 吹毛求疵(2)、释义1、

人教版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2,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5短文两篇

(一)《谈读书》

学习目标:

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1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积累运用

(1)、注音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肾  阐证  吹毛求疵

(2)、释义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合作交流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⑴ 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⑵ 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3、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分析文章的认证方法。

⑴ 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 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精读品析

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例3“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射箭……漫步……骑术……,”

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第二课时

(二)《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

2、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3、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归纳知识性杂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2

一、导入新课。

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三、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 )“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