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导学案2» 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导学案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07

概要: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4、 思考(1)词中“秋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衡阳雁去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秋思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1> 雁去将士留 ;<2> 边声四起 ;<3> 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导学案2,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4、 思考

(1)词中“秋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衡阳雁去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秋思   。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1>       雁去将士留     ;<2>         边声四起       ;<3>         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7)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D)(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8)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

(1)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蔼生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2)这里点明了边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 思考

(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2007 四川资阳市)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2008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