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愚公移山》说课稿4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90

概要:教学版块三、写作特色(5分钟)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c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愚公之妻: “献疑 ” —— 关切、忧虑 智叟: “笑而止 ”—— 嘲笑 、讥讽 版块四、拓展训练。一、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横向拓展延伸,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进行课内外比较阅读,教师设计题目,印发讲义,让学生进行训练。(甲)文为《愚公移山》第三段,(乙)文为《山海经·北山经》里面的《精卫填海》,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了解古人有执着意志的例子。【比较阅读(讲义内容):(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说课稿4,标签: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版块三、写作特色(5分钟)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c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愚公之妻:   “献疑—— 关切、忧虑

智叟:       “笑而止—— 嘲笑 、讥讽

版块四、拓展训练。

一、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横向拓展延伸,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进行课内外比较阅读,教师设计题目,印发讲义,让学生进行训练。()文为《愚公移山》第三段,()文为《山海经·北山经》里面的《精卫填海》,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了解古人有执着意志的例子。

比较阅读讲义内容):

(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    )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4)何苦而不平(    )

2.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5.翻译。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二)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饺。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白喙             (2)文首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名曰:“精卫”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2)                                        

     3、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你能再说出古人有坚强毅力和意志的例子吗?请把你知道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二、进一步明确主旨的3分钟辩论:愚公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辨证的看问题:明确智叟也有智的地方。

三、 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还需要吗?

补充图片:愚公村生活剪影

补充资料:

王屋山下愚公村(2000.09.30  170603

愚公村,位于河南省济源县境内的王屋山下,是一个仅有42户人家的小山村,是愚公的故乡。过去由于耕地少,这里的人靠粮食只能解决温饱,如今,他们改变了昔日开山种粮的传统,转向开发山地资源。村里半数以上的农户靠种植食用菌、编织苇席、加工药材获得收入。70%的农户购置了机动三轮车成了运输专业户。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200元。

老师的话: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结束语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气壮山河美名传。

少年皆做新愚公,

四化大业早实现。

五、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愚公移山》说课稿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