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错误》课堂实录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44

概要:师:女子的执著和坚定,除了莲花意象的暗含外,还有那些地方可能看出来? 生24:二段中“不来”、“不飞”、“不响”和“不揭”,都是一种内敛限定的关系,它们很好地揭示了思妇在倾听过程中的忠贞情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生25:说的好,很受启发,从女子的变“望”为“听”出发,我能不能大胆地推断开去,那个过客的身份其实也不确定,他既是“过客”,但未尝不也是一个“归人”。也就是说,在这个游子和思妇之外,还有两个没有出现的人物。一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一个是在漂泊无依的过客身后,必定也有一个或将有一个注定要承受相思之苦的未知女子。而那个女子的所思所想,又淡淡投影在这个思妇的身上,华美而惆怅。那个“归人”也会像这个“过客”一样,行走在路上,达达的经过,美丽的错过,而不肯短暂的停留。 师:还有哪些见解,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26:我提炼的两个关键词是“意象的聚焦和意象的放大”。就像电影中的镜头运用,本诗中对思妇的想象,就采用了意象聚焦的办法,从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至小城,再转到街道,然后到帷幕然后到窗扉,最后我们甚至

《错误》课堂实录,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女子的执著和坚定,除了莲花意象的暗含外,还有那些地方可能看出来? 

生24:二段中“不来”、“不飞”、“不响”和“不揭”,都是一种内敛限定的关系,它们很好地揭示了思妇在倾听过程中的忠贞情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生25:说的好,很受启发,从女子的变“望”为“听”出发,我能不能大胆地推断开去,那个过客的身份其实也不确定,他既是“过客”,但未尝不也是一个“归人”。也就是说,在这个游子和思妇之外,还有两个没有出现的人物。一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一个是在漂泊无依的过客身后,必定也有一个或将有一个注定要承受相思之苦的未知女子。而那个女子的所思所想,又淡淡投影在这个思妇的身上,华美而惆怅。那个“归人”也会像这个“过客”一样,行走在路上,达达的经过,美丽的错过,而不肯短暂的停留。 

师:还有哪些见解,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26:我提炼的两个关键词是“意象的聚焦和意象的放大”。就像电影中的镜头运用,本诗中对思妇的想象,就采用了意象聚焦的办法,从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至小城,再转到街道,然后到帷幕然后到窗扉,最后我们甚至可以聚焦到窗扉后思妇眼角的一滴大大的泪。如此处理,由过去关注女子的外在,转而关注女子的内心,她们坚定执著,把自己包裹在层层帷幕之中,怅然的面对容颜的凋谢,痴情地守侯一份归人的不确定。同时,意象由大到小的落差,也给人情感和视觉的冲撞。 

师:这是思妇的想象世界,那么,过客呢? 

生26:我觉得过客意象应该和思妇呈“错误”的组合,达达的马蹄过后,“过客”的意象一定是逐渐放大,先窗扉,然后帷幕,然后街道小城,再是广阔的江南,以至塞北,以至天涯海角。这种意象逐渐放大,能够表明过客的漂泊而无依,混沌而无靠。 

师:说得很好,古人选择意象很有讲究,象征主义大师瓦雷里曾说,“赤裸裸的思想情绪像赤裸裸的人一样应该给他穿上衣服,这衣服就是意象。”也就是说,意象精心组合,其实是诗人情感的精心流露。 

生27:老师的分析非常有道理。记得柳宗元的《江雪》,先是广阔无边的宏大意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然后是一叶孤舟,最后再聚焦在渔翁独钓的小景上,这种意象处理独具匠心。这种意象的狭窄、逼仄,让人气闷压抑。它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之叹,又有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之感,诗人孤傲冷峭,幽愤不平之气扑面而来。 

师:谁来举一首现代诗说明一下。 

生:我来举余光中的《乡愁》说明,诗人把“乡愁”比做“邮票”,比做“船票”,比做“坟墓”,比做“海峡”,这里意象逐渐放大,无非是要表达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深,越来越重。 

师:说得好。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在诗歌语言、形象方面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但这还不够。有人说,“隔壁的诗人是疯子,远方的诗人是风景。”就是说,诗人常常异想天开,因而一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常常是多元的,不确定的。刚才我们解读的游子思妇说,只是一种最普通的解读,其实我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还可作哪些多元的解读? 

生28: 我可以把这里的女子理解成“归人”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尚未出发,母亲就盼着归来! 

生29: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对大陆生活的一段追忆,抒写与亲人久别后的惆怅心情。我觉得结尾的省略号用得特好,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怅惘,还有余音袅袅之感,它既是思妇的无言,也是征人的无言。 

生30:还可以把“过客”就理解成“归人”,可是“归人”却不愿意为痴情的思妇而“归”,而选择继续流浪。多情女子无情郎,纵然女子是“一棵开花的树”,男子却不肯丝毫的栖息。 

师: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很好,一下子找出这么多的思想主题。我也想补充一点,凑一个热闹。如果我们从思妇等待的主题延伸,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钟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你望穿秋水,望眼欲穿,却只能遗憾的错过,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 

生:(鼓掌) 

师:今天我们走进《错误》的内核,做了种种大胆的,可能也是错误的解读,但是同学们读出了真实的自己,读出了心灵的悸动,读出了生命的丰美,哪怕就是真的错误,我想,那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感谢同学们赋予的精彩,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错误》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