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二册语文教案庄周买水教案(共三课时)» 正文

庄周买水教案(共三课时)

[02-26 22:56:0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90

概要:布置作业: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周买水》课时计划 第21课时 (总第221 课时) 学习目标 4、 文章所包含典故; 5、 了解本文的寓意; 6、 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文章所包含典故; 2、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讨论答疑。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掌握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情况; 二、探究文章寓意 提问:庄周为什么买水?怎样买的水? 看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 提问:假如庄周买100吨水,钱都被谁赚去?为什么东海有水不直接卖?这简单的问题连庄周都疑惑了。 提问:《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

庄周买水教案(共三课时),标签:人教版高二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布置作业: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周买水》课时计划  第21课时 (总第221 课时)   

学习目标   

4、 文章所包含典故;   

5、 了解本文的寓意;   

6、 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文章所包含典故;   

2、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讨论答疑。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掌握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情况;   

二、探究文章寓意    

提问:庄周为什么买水?怎样买的水?    

看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     

提问:假如庄周买100吨水,钱都被谁赚去?为什么东海有水不直接卖?这简单的问题连庄周都疑惑了。     

提问:《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中读出道理,请大家想想,这篇寓言式杂文 有什么寓意。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合作质疑    

同学们是语文学习的研究生,对本文你发现什么新问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一起探讨的?    

  预设问题:    

1.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庄周见到枯辙之鱼后的神情?    

3.作者说“无货”两字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有何用意?    

4.庄子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只征订了三本,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师生讨论、发言、总结:(答案应注意其合理性)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   

   

    

《庄周买水》课时计划  第3课时 (总第23 课时)   

学习目标   

1、 文章所包含典故;   

2、 了解本文的寓意;   

3、 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文章所包含典故;   

2、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讨论答疑。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学生掌握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情况;   

二、 总体品味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本文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明?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本文主人公庄周和历史上的  庄周形象有何不同?与这一形象对比又有何作用?    

明确:历史上的庄周洒脱、豪放、飘逸,而本文却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饱学之士在物欲横流环境下为谋生养鱼买水处处受骗受折磨。一个原先的精神巨人,现在却只能如没头苍蝇,不知何处能有个结局,心中只有茫然、彷徨、无奈与劳累。     对庄周形象的重新塑造,尖锐地讽刺官倒等不良现象,使文章中心更加鲜明,讽刺性更加彰显。     

三、总结寓言式杂文的特点。    

杂文的特点:讽刺、幽默。没有辛辣的讽刺,就如同一杯温开水,不同不痒,那就不能称之为匕首、投枪。杂文篇幅短小,很难或者根本无法精雕细刻人物典型,只有借助幽默来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杂文是用文字构建的漫画。寓言实际上是一种用做比喻的带有劝喻、讽刺和哲理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浅显生动的情节来阐述哲理,寄予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思想内涵更为丰富。此喻彼,借古讽今,以浅喻深是寓言散文的特点。寓言和杂文这两者结合起来,既形象又尖锐,真是令人难忘。这种寓言杂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是不乏其例的。如《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等等。到唐宋时代这种寓言杂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大家都熟悉的柳宗元的《三戒》,苏轼的《日喻》等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社会性,艺术上善于用传奇笔法作生动细致的描写,有浓厚的讽刺格调,形式活泼多样。    

刘征先生有着深厚的古文修养,他继承这些寓言散文的优良传统,联系20世纪80年代末的社会实际写成了这篇富有时代色彩的寓言式杂文。此外,他写过的寓言式杂文还有《庄周和骷髅》等。鲁迅先生曾写出小说《故事新编》,其中有写庄子的《起死》一篇,庄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刘征先生的寓言杂文《庄周买水》中庄子形象也活龙活现。二者都寄寓了作者的讥讽和无奈。鲁迅先生的《起死》取材于《庄子•至乐》篇中的一个寓言,刘征先生的寓言杂文《庄周买水》也有一定的依据。如文中的“小伫濠梁之上领悟了鱼的乐趣”和结尾的“秋水时至”都本于《庄子•秋水》,而“躺在车辙里的一条小鱼”的求救本于《庄子•外物》。作者依据这些材料,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大胆而合理的想像,虚构成这篇寓言杂文《庄周买水》。    

四、延伸训练,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作文。    

表现官倒的主题,有很多种类,可以是政论文,可以是新闻报道,也可以是文学作品。本文选择了寓言式杂文。它给我们读者带来了新鲜感,令人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的现象也很多,同学也可以用本文的写法或别的形式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定成一篇文章。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课后记  


上一页  [1] [2] [3] 


Tag:高二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二册语文教案

上一篇:祝福教案

》《庄周买水教案(共三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