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宋明理学发展线索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四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53

概要:(三)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老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老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老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老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由于道教本来就是受佛教的影响和启发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所谓的佛老化,主要地就是佛学化。佛教在当时对儒学家们的影响也远远超过道教,宋明理学家们虽然对佛老都进行了批判,但理论斗争的重点是佛教而不是道教。特别是上述三点中的最末一条,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它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同时也是理学时代中个别独立有识之士以及后理学时代对于理学集中的学术批评的焦点所在。然而正象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以下均用尊称)所说的,这种禁欲主义思想并不见于先秦典籍。同样,它也不是讲求长生久视、自然无为的道家的原本思想。它的确定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佛教。 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

宋明理学发展线索,标签: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三)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老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老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老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老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由于道教本来就是受佛教的影响和启发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所谓的佛老化,主要地就是佛学化。佛教在当时对儒学家们的影响也远远超过道教,宋明理学家们虽然对佛老都进行了批判,但理论斗争的重点是佛教而不是道教。特别是上述三点中的最末一条,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它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同时也是理学时代中个别独立有识之士以及后理学时代对于理学集中的学术批评的焦点所在。然而正象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以下均用尊称)所说的,这种禁欲主义思想并不见于先秦典籍。同样,它也不是讲求长生久视、自然无为的道家的原本思想。它的确定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佛教。

    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来自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儒、释(佛)、道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而实亡了。此前,无论佛教如何中国化,它毕竟只是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而当佛教的价值观念进入儒学并居于核心地位时,它表明佛教才真正地成为中国文化本身的一部分。所以,理学在这场批判吸收外来文化而捍卫本土儒家价值的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最终引出的结果却是那么可笑:他们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他们捍卫的是先秦儒学的躯壳,却丢弃了其刚健进取的积极精神。这个使人器笑不得的结局足以为后人引为严重的思维教训。

     继续浏览  宋明理学概说之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我想发表评论

 三、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成熟的历史条件。

第一,理学是唐中叶以来复兴儒学的延续。理学萌芽于唐中叶以后的韩愈、李翱和柳宗元,以北宋的周濂溪、邵康节、二程和张横渠,到南宋的朱子、明代的阳明、明末清初的船山,分别集道学、心学与气学之大成。韩愈对于佛教的批判,以及他所提出的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李翱的"性情说"以"性善情恶"论为儒家性善论作出的新论证、"复性"的思维方式和把儒学当作"性命之学"的观点,以及融汇儒佛的做法,使理学家们深受启发。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朱子可以说正式实现。

第二,理学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由我注六经,走向六经注我,注重发挥义理,并敢于发前人所未发。各派学者相互辩论,相互启发。学派之多,成果之盛,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这种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的学风,才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第三,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早在魏晋,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合。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教日益处于劣势,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佛老二家的压力。理学的产生即是在回应佛老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援老入儒的成果。

第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自汉末以来,国事纷乱,道德颓丧。即使未读史书《三国志》,熟悉三国故事者对此也会有感同。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但人伦破败,世风日下。单以唐代王室为例,荒淫无耻,乱伦败德,父子兄弟相残,层出不穷。唐宋之际,异族崛起,列国纷争,史称"五胡乱华",各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也渗透到汉文化之中。总体上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在文化上处于纲常松弛,道德式微的状况。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对于理学家忧国忧民忧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我们应该充分予以肯定。


上一页  [1] [2] 


Tag:高四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
》《宋明理学发展线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