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再说当时的社会制度。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封建制度竭力压抑着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潮。《明会典》就这样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罚亦如之。”但是这种禁规却在中后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出现,市民意识唤醒了封建压抑下的人性,它的冲击波甚至使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化的迹象,使得封建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失去淫威。上文提及的王景隆就是一个冲破封建制度禁规的最好例证。 这种新旧价值观念的对立反映在经济领域便是整个社会日益看重金钱的作用,金钱能够改变一切,变不可能为可能。小说中多处写到了金钱的魔力。李甲“入监”靠的是钱,遇十娘靠的是钱,遭鸨儿奚落是因为没钱,卖掉十娘还是因为得到了那可以搪塞父亲的“不曾浪费分毫”的金钱……而百宝箱更是云集了社会的价值认知,因此,“作者通过孙富对李布政不接受儿子回家个中原因的分析,通过李甲得孙富授计后‘茅塞顿开’的心态和发现杜十娘有百宝箱之后的悔意,通过十娘对前程的设计和安排等种种细节,告诉我们百宝箱可以使李布政接纳杜十娘,金
刘国良:《杜十娘悲剧探因》,标签: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再说当时的社会制度。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封建制度竭力压抑着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潮。《明会典》就这样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罚亦如之。”但是这种禁规却在中后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出现,市民意识唤醒了封建压抑下的人性,它的冲击波甚至使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化的迹象,使得封建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失去淫威。上文提及的王景隆就是一个冲破封建制度禁规的最好例证。
这种新旧价值观念的对立反映在经济领域便是整个社会日益看重金钱的作用,金钱能够改变一切,变不可能为可能。小说中多处写到了金钱的魔力。李甲“入监”靠的是钱,遇十娘靠的是钱,遭鸨儿奚落是因为没钱,卖掉十娘还是因为得到了那可以搪塞父亲的“不曾浪费分毫”的金钱……而百宝箱更是云集了社会的价值认知,因此,“作者通过孙富对李布政不接受儿子回家个中原因的分析,通过李甲得孙富授计后‘茅塞顿开’的心态和发现杜十娘有百宝箱之后的悔意,通过十娘对前程的设计和安排等种种细节,告诉我们百宝箱可以使李布政接纳杜十娘,金钱的力量压倒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布政使的门槛在身为妓女的杜十娘面前并不是不可逾越的”④。可见封建制度阻碍说也是站不住脚的。
如此看来,造成十娘悲剧的决不是李布政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而是李甲。
小说开篇向我们静态介绍李甲仅寥寥数语,“忠厚志诚”、“性本温克”。平面化的介绍不足以看清一个人,只有透过人物的言行才能探析其灵魂深处的东西。正如刘再复所说:“所谓表现灵魂的深邃,就是应当透过人物性格表层的东西而完成一种艺术发现,即发现用单一的、机械的审美眼光无法发现的、更为深刻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蕴藏在人的性格深层结构中的丰富复杂的内容。”⑤细窥李甲,其性格的深层结构中实在有太多的缺陷。他缺乏主见,没有自我,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信。柳遇春说:“此乃烟花逐客之计”,他回答是“仁兄所见良是”。这种主见缺失的弱点,在面对孙富的离间之时,更是暴露无遗。如果说开始时他对孙富所说的十娘是“借兄之力,挈带而来,以为他适之地”所作的回答(“这个恐未必然”)也算是一种暧昧的否决态度,还有点“自我”的话,那么面对孙富夸大其“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的后果时,李甲表现出“茫然自失”,则已是完全没有了思想,没有了自我。待孙富吐露出真正企图,李甲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顿开茅塞”,全然将十娘的命运交由一个萍水相逢之人处置,懦弱无能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是,他把十娘卖了,竟然还想得到十娘的“心肯”,真是岂有此理!“哀莫大于心死”,难怪杜十娘在认清其卑贱的人格后会伤心之极,自沉江中。
小说在同一层面上将其与柳遇春、杜十娘的性格所作的对比,更能让我们看清李甲的懦弱性格。柳遇春被十娘的真情感动,当即“自出头各处去借贷”,只两天就将150两银子交给了李甲,办事果断利落,言信行果,极有男子汉气概;而李甲借了六天分文未获,只是蜗居柳的寓所唉声叹气,最终又对十娘背信弃义。鸨儿用言语“触突”囊中羞涩的李甲,要激怒他起身,他却是“词气愈和”,毫无自知之明与羞愧之意,做人连一点自尊都没有;而十娘却是“耐性不住”,勇敢地与势利的鸨儿理论,毫不示弱。面对鸨儿翻悔,十娘是以死相拼,丝毫没有弱女子的胆怯与软弱;而借贷受挫的李甲,竟然当着十娘的面“只是流涕,不能答一语”。
李甲的主见缺失与懦弱无能决定了他终究不会挺起脊梁为自己及十娘的幸福抗争,不敢与他所“臆想”的种种阻力交锋,而是不战自败,从而毁灭了杜十娘所有的希望,使十娘争取自由幸福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最终将杜十娘逼上了愤然决绝的不归之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杜十娘誓死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不同的性格特征,归根结蒂,是由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⑥。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过于优越的条件反而容易消磨人的意志,钝化人的锐气,使人不思进取,遇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懦弱无能,缺乏果敢勇决的气概。李甲的性格正是由他所处的环境造成的。自小生活在富庶的家境中,没有经历过困苦生活的磨练,也没有现实社会凄风酸雨的吹打,不谙世事,形成缺乏主见、懦弱无能的性格也就势成必然。所以当他遇到了对他动了真情的杜十娘,懵懵懂懂地被情势逼到了娶与弃的两难边缘之时,这个从未遇到过如此大事的懦弱小生,以他的这种性格最终选择“弃”也就不足为怪。
[注] ①《杜十娘的“美”》,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3期;②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P300,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③冯梦龙:《警世通言·乐小舍拼死觅偶》;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蕴》,载《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⑤《性格组合论》P16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⑥《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P9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9月版。
上一页 [1] [2]
Tag:高四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