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杜甫律诗五首》教案2» 正文

《杜甫律诗五首》教案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59

概要: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两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争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夫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意即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这两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城,而引出无限感慨。“跃马”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年乘乱据蜀称帝。“漫”意即任便。这两句说,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化为尘土了,现实生活中,征戍、战乱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的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痛苦。 三、艺术特色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作品。它不仅章法严密,其起、承、转、合无不自然合理,而且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也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耐人寻味。 《登

《杜甫律诗五首》教案2,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两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争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夫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意即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这两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城,而引出无限感慨。“跃马”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年乘乱据蜀称帝。“漫”意即任便。这两句说,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化为尘土了,现实生活中,征戍、战乱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的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痛苦。
三、艺术特色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作品。它不仅章法严密,其起、承、转、合无不自然合理,而且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也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耐人寻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768)冬天,杜甫从现在的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创作了这首诗。
诗的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乘,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昔”当指诗人的年轻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是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图画: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境况;再说,从洞庭湖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漂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境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上一页  [1] [2] [3]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杜甫律诗五首》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