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赵世家第十三》原文及译文» 正文

《赵世家第十三》原文及译文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242

概要: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①。今寡人作教服而叔不服②,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③,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④,事成功立,然后善也。今寡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以辅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⑤,故愿慕公叔之义⑥,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⑦,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⑧。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曰: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⑨,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⑩,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11)。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12),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使者以报。王曰:“吾固闻叔之疾也,我将自往请之。”①兄弟: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应依《战国策》作为“先王”。 ②教:教令,命令。 ③经:常用的方法、原则。

《赵世家第十三》原文及译文,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①。今寡人作教服而叔不服②,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③,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④,事成功立,然后善也。今寡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以辅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⑤,故愿慕公叔之义⑥,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⑦,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⑧。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曰: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⑨,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⑩,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11)。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12),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使者以报。王曰:“吾固闻叔之疾也,我将自往请之。”

①兄弟: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应依《战国策》作为“先王”。    ②教:教令,命令。    ③经:常用的方法、原则。    ④此:至,即达到目的。    ⑤因:凭借。    ⑥慕:仰仗。    ⑦不佞:不才。古人自谦之词。    ⑧滋进:滋,多;进,进言。    ⑨徇智:聪敏。    ⑩异敏:奇巧。    (11)蛮夷: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义行:即“仪型”(仪刑、仪形),效法,楷模。    (12)怫(bèi,倍):通“悖”。背离,违背。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夫翦发文身①,错臂左衽②,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③,却冠秫绌④,大吴之国也。故礼服同,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⑤?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⑥。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⑦。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⑧。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⑨,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⑩,侵暴吾地,系累吾民(11),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12),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13),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地。”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稽首。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

①翦:同“剪”。  文身:在身上刺花纹。文,同“纹”。    ②错:涂饰。    ③雕题:在额头上刺花纹。题,额。    ④却冠:鱼皮帽。《集解》引徐广曰,一本作“鲑冠”;《战国策·赵策二》作“鳀冠”。鲑和鳀都是鱼名。  秫:同“鈢”,长针。  绌:缝制。    ⑤山谷:指山野偏僻之地。    ⑥曲学:偏颇浅陋的学说。    ⑦楫:船浆。    ⑧三胡:指林胡、楼烦、东胡。    ⑨塞:设置要塞。    ⑩负:依仗。    (11)系累:拘捕。    (12)丑:耻辱。    (13)形:地势。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虙戏、神农教而不诛①,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②,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③。且服奇者志淫④,则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者民易⑤,则是吴、越无秀士也⑥。且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夫进退之节,衣服之制者,所以齐常民也⑦,非所以论贤者也。故齐民与俗流⑧,贤者与变俱。故谚曰:‘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⑨。”遂胡服招骑射。

①虙戏:即伏羲。    ②三王:说法不一,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③多:赞许。    ④淫:浮荡,放纵。    ⑤辟:同“僻”。不正,偏邪,引申为奇异。  剔:轻率,简慢。    ⑥秀士:出众之士。    ⑦齐:齐一,整齐。    ⑧齐民:平民。    ⑨及:到达,这里引申为达理。明理。

二十年,三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①。
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②,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十二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③。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④,立王子何以为王。王庙见礼毕⑤,出临朝。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是为惠文王。惠文王,惠后吴娃子也,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①致:招募。    ②陉:山脉中断的地方,山隘。    ③傅: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    ④传国:帝王传王位。    ⑤庙见:古代新君即位首先要参拜祖庙,称为“庙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赵世家第十三》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