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6、①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姜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②论起秦国的德义,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计量秦国的兵力,也不如三晋强大,但最后却吞并天下,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攻守方便,地理形势非常有利,好像上天对它有所扶助似的。7、B(宗:归顺)8、A(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至于;比得上。C再说;尚且。D指示代词,哪个;表反问语气)9、C(①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③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④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10、A(“含蓄地批判吴太伯、自夷这类人的消极进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11、(1) 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本句的重要词语是两个\'于\'字。第一个\'于\'字表明本句是被动句,可译为\'被\';第二个\'于\'字,可译为\'向\'。)(3) 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
《六国年表》教案3,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6、①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姜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
②论起秦国的德义,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计量秦国的兵力,也不如三晋强大,但最后却吞并天下,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攻守方便,地理形势非常有利,好像上天对它有所扶助似的。
7、B(宗:归顺)
8、A(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至于;比得上。C再说;尚且。D指示代词,哪个;表反问语气)
9、C(①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③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④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
10、A(“含蓄地批判吴太伯、自夷这类人的消极进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
11、(1) 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本句的重要词语是两个\'于\'字。第一个\'于\'字表明本句是被动句,可译为\'被\';第二个\'于\'字,可译为\'向\'。)
(3) 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本句的重要词语\'解\'和\'东\'。解,突破重围;东,名词动用,向东而去。 )
上一页 [1] [2] [3] [4] [5]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