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高祖还乡》教学参考» 正文

《高祖还乡》教学参考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349

概要: (3) 精华鉴赏。 ①构思新奇,嬉笑怒骂,是本篇的最大特点。作品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从一个熟知底里的乡民的眼光来写刘邦还乡的情况,看似嘲笑乡民愚昧无知,“有眼不识泰山”,实质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踌躇满志、趾高气扬的刘邦,及其炫耀威仪的还乡盛典,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变得滑稽和荒谬,失去了封建皇帝的神圣和庄严。这种构思新奇巧妙,独出心裁,作者借乡民之口,对封建皇帝嬉笑怒骂,使作品充满了喜剧色彩。 ②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叙事过程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民的强烈的情感。而叙事的方向与方式也受到情感的控制。比如,这乡民一旦认出刘邦的面目后,一气之下便揭露出刘邦的根底。另外,他对村民的阿谀奉承、铺张的仪仗队以及刘邦的做派极为反感,所以扣在他们 ( 它们 ) 头上的副词和形容词也极富感情色彩,叙述的口吻充满嘲讽和轻蔑。 汉高祖还乡,这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史记》和《汉书》都有明文记载。大意是说,汉高祖刘邦在当了皇帝后的第十二年冬天,曾趁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的机会,回到故乡沛县,和父老们喝酒,还作了一首著名的《大风歌》,其中有“威加海内兮

《高祖还乡》教学参考,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 精华鉴赏。 ①构思新奇,嬉笑怒骂,是本篇的最大特点。作品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从一个熟知底里的乡民的眼光来写刘邦还乡的情况,看似嘲笑乡民愚昧无知,“有眼不识泰山”,实质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踌躇满志、趾高气扬的刘邦,及其炫耀威仪的还乡盛典,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变得滑稽和荒谬,失去了封建皇帝的神圣和庄严。这种构思新奇巧妙,独出心裁,作者借乡民之口,对封建皇帝嬉笑怒骂,使作品充满了喜剧色彩。

②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叙事过程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民的强烈的情感。而叙事的方向与方式也受到情感的控制。比如,这乡民一旦认出刘邦的面目后,一气之下便揭露出刘邦的根底。另外,他对村民的阿谀奉承、铺张的仪仗队以及刘邦的做派极为反感,所以扣在他们 ( 它们 ) 头上的副词和形容词也极富感情色彩,叙述的口吻充满嘲讽和轻蔑。

汉高祖还乡,这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史记》和《汉书》都有明文记载。大意是说,汉高祖刘邦在当了皇帝后的第十二年冬天,曾趁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的机会,回到故乡沛县,和父老们喝酒,还作了一首著名的《大风歌》,其中有“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句子,颇为志得意满地炫耀了一番。睢景臣就是根据这一点因由,虚构了一个汉高祖“车驾荣归”的场面的。但他却不从歌颂的角度写,而是挖苦讽刺,表现了蔑视的态度。

曲子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这位叙事抒情的主人公,是汉高祖刘邦故乡的一个老百姓,而且跟刘邦过去有些瓜葛。作品一开始就通过他的所见所想,写出了皇帝到来之前乡村里的一片忙乱景象:社长挨户通知,大家要交纳草料,还要去应差役,不得推托,也不能当作寻常的差使看待。究竟出了什么事呢?传说纷纷,说什么“车驾”、“銮舆”今天要回故乡了。“车驾”、“銮舆”本来都是皇帝的代称,但乡民们是不知道的,他们莫名其妙地互相传告着。这位乡民感到纳闷了:这“车驾”、“銮舆”究竟是谁呢?他反复嘀咕着:“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这几句,生动地勾画了乡民的心理活动,同时以加重的语气点出了题目: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这样的开头是很巧妙的,因为乡民的疑问不但为下文的揭破汉高祖庐山面目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悬念,大家都会很感兴趣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于是作者就继续写道:“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这帮人闹烘烘地正在准备接驾呢。这一段,既写了汉高祖刘邦到来之前,村里家家户户都受到骚扰;又勾勒了社长和王乡老之流奔走趋奉的嘴脸。曲里使用了“妆幺大户”、“乔男女”这些字眼,充分说明了作者对这些人的鄙视。

从〔耍孩儿〕至〔四煞〕三曲,写汉高祖仪仗队的到来。多么的热闹啊,这里有画着日、月、龙、虎、凤五种图案的旗帜,有叉、斧、金瓜锤、朝天、鹅毛宫扇等仪仗,还有乘舆、黄罗伞和众多的男女侍从人员。这样煊赫的仪仗卤簿,大概就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气派吧?但是,在乡民的眼中,这些仪仗都是些什么东西呢?“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尽是些奇形怪状的动物!还有那些叉子、斧头、甜瓜、苦瓜,都镀上了金银,枪尖上挑着马鞍,扇子上铺着鹅毛:多么奇怪的器仗!而人呢?“穿着些大作怪衣服”,一个个象泥塑木雕的判官!这样来描写皇帝仪仗,实在是大不敬!须知道,封建统治阶级之所以煞费苦心,把那些平凡的事物装点为“仙禽神兽”,之所以摆出这些庄严的仪仗,是为了造成“天威显赫”的印象,来吓唬人民的;如今“仙禽神兽”被还原为鸡狗雀蛇,一切庄严神圣的伪装都被拆穿,而显出其可笑、荒唐的原形,这怎能不大灭统治阶级的威风,而令人民群众拍掌称快呢?这种“还神奇为腐臭”的讽刺手法,是辛辣的,意味深长的。

作者的挖苦讽刺没有到这里为止,〔三煞〕以下,还有更精采的镜头。你看:汉高祖出现了,他是多么的傲慢而趾高气扬!这位乡民起初不知道他的身份,只称他为“那大汉”——这又是作者的大不敬!看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的神态,他已经够不舒服了;没想到猛抬头一看,险些没把他气死!你道那被人称为“车驾”、“銮舆”的是谁?原来就是那无赖汉刘三!他脑子里的疙瘩解开了,汉高祖的庐山真面目被揭穿了,呼应了开头的疑问,同时使情节急转直下,变为愤怒的揭露与斥责。这位乡民指名道姓,把刘邦过去的根底一一细数:

〔二煞〕……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涂处?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

原来他不但和众人一样出身农户,干过农活,而且还耽酒、欠借、明抢、暗偷,样样都来。〔二煞〕和〔一煞〕两曲所提到的细节,多半是不见于历史记载的;但《史记》说刘邦少壮时“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常欠人酒债,可见作者的虚构也有一定的根据。这种没有离开人物基本性格的虚构,是更能写出人物性格的本质的;但是这只有同人民站在一起的作家才敢这样写。因为“天生圣人”,皇帝的来历、言行无一不是非凡的,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套在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就是关于刘邦,不是也有很多“神异”的记载吗?他的母亲是“梦与神遇”,蛟龙出现,才怀孕生下他的;他醉卧的时候,“其上常有龙”;他“常有大度”,看相的人说他“贵不可言”等等。但是作者一概不选用这些材料,相反,却虚构了些无赖行径的细节,套在他身上,这不是有意要撕破那神圣的光环吗?就在这尖锐的揭露声中,刘邦从封建皇帝的崇高宝座上倒塌下来了,仿佛从天上掉到地下,还原了一个无赖汉的本来面目。

写到这里,作者意犹未尽,他又逼进一层,竟然写这位乡民向刘邦讨起债来了:〔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这真是既幽默又刻薄的嘲弄!“汉高祖”这么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居然被他说成好象是为了赖债才改姓换名似的;实际上是讽刺他摇身一变,就从无赖变成了皇帝。读到这里,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明代曲论家王伯良总结作曲规律,指出“末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本篇可谓深得此旨。因为它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了无穷的余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高祖还乡》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