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醉花阴》教学案例» 正文

《醉花阴》教学案例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811

概要:《醉花阴》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词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画面把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是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思念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二、教学方法方法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本词我觉得可以综合运用三个方法:组内自由讨论法;个人独自领悟法;朗读演绎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三、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播放姜育恒《梅花三弄》的Flash片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故事。【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

《醉花阴》教学案例,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醉花阴》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词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画面把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是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思念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方法
方法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本词我觉得可以综合运用三个方法:组内自由讨论法;个人独自领悟法;朗读演绎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
1、课文导入
播放姜育恒《梅花三弄》的Flash片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故事。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2、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对照注释理解词义,划出难懂的字词准备小组内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觉得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交流。为了保证问题的质量,每个小组只能提一个问题。
一组:“凉初透”的“初”?
二组:刚刚。
三组:开始。
师:到底是什么,再讨论一下。
三组:“开始”好一点。写出夜半时分凉气开始加重,诗人已经觉得寒意阵阵了。
师:是呀,“初”是有“刚刚”的意思,比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第一组问题提得好,别的组加油。
七组:“消金兽”的“消”
六组:消失
九组:消融
师:为什么想到消融?
生: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师: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问得好,译得更好。
五组:盈袖的盈?
四组:充满
八组:莫道?
一组:不要说。
……
【说明】: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每节课每个学生哪怕只能提出一个优质问题,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依赖老师,依赖教案,缺乏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无法提出优质问题的,那些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切实钻研教材的学生也是提不出优质问题的。课堂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培养他们钻研的精神,以小组单位意在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3、挖掘内涵
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这次的挖掘行动采取每个同学单打独斗的形式,看谁挖的越快越深。为防浅尝即止,每个同学只要挖出一处精彩即可。
师:老师先抛砖引玉,挖一个“佳节又重阳”的“又”。“又”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
生:我挖的是“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刚才我们分析初的解释时,老师说从时间上说这个“初”表明气温开始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透”不仅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
师:你把“凉”挖得可谓深入骨髓呀。
生:我挖的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生: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
生:这里的“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师: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我挖的是“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我想这是因为作者心情非常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师:愁什么呢?
生: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
生: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
师:能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的形象吗?
生: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的看着香炉内的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
生: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师: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我挖的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
生:我反对。陶渊明有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明重阳有把酒赏菊的风俗,这时的菊花开的一定最盛,怎么会凋零呢?
师:问得好,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多媒体展示盛开的菊花,
生: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
生: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
师: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
生:这是反衬吧,写出人尚不如花。
生:词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师: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
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
生: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明】:挖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过程,更是敞开心扉和文本交流的过程,走进词人内心世界的过程。都说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但我们真正放手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大家都提前预设好教学步骤,然后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案上靠。这样的课上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老师的表演可以淋漓尽致,学生的回答也大同小异,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可这样的课无疑是太精致了,让人望而生畏。试想如果缺少了教师这根拐杖,学生自己能找到前进的道路吗?所以“鱼”和“渔”的问题我们还是不能不讲。

[1] [2]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上一篇:《定风波》教案

》《《醉花阴》教学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