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3» 正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3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194

概要:一、教学要求1. 从创作和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全面了解李清照。2.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二、学习要点1. 题解关键词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委婉细腻,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2. 内容提示《醉花阴》是一首“闺怨”词,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李清照以细腻的笔触,选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和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在层层铺叙中渗透出浓烈的感情。三、作者生平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是文学家李格非,其母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有《金石录序》,其中详细地记载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前期词章,多为描写闺中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李清照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感时伤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3,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一、教学要求

1. 从创作和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全面了解李清照。

2.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二、学习要点

1. 题解关键词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委婉细腻,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

2. 内容提示

《醉花阴》是一首“闺怨”词,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李清照以细腻的笔触,选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和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在层层铺叙中渗透出浓烈的感情。

三、作者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是文学家李格非,其母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有《金石录序》,其中详细地记载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前期词章,多为描写闺中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李清照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感时伤世,怀旧思乡,文风沉郁凄怆。李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在于运用朴实的白描手法,善于描写细腻的感情变化,平淡而通俗的语言蕴含丰富雅趣和清新的意境。在宋代词人中,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著有《漱玉词》。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

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2.重点作品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即使不带有狎玩欣赏的心理,也未免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如《一剪梅》、《醉花阴》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这首词,比较恰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实际和艺术风格的某些特色。但就词的内容看,思想是消极的,悲观的,情调是低沉的,凄凉的。词中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生活感受,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忧患的哀愁。虽然,作者写的是她个人的遭遇,但这遭遇是深深地植根于当时的现实土壤之中,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是她晚年生活的一幅缩影。全词归结到“愁”字上,的确,“愁”字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是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的。词中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和生活感受的叙述,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环境气氛及其内心世界。

    《永遇乐》写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反映了在历尽沧桑之后晚年的悲凉心境。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凄凉愁怀。第二个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最后三句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下片承“酒朋诗侣”而下,这些朋友是南渡前的旧知,于是引发“中州盛日”那时元宵的汴京城,和名门淑媛“争济楚”的繁华与欢乐。与“如今”三句形成今昔强烈对比。最后二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在咏叹个人不幸际遇和悲苦内心的同时,流露出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既含蓄,又悠长。上阕四层,每三句一层,每层都用乐景抒哀情,极具沉郁顿挫之美;下阕两大层的对比更以盛景反衬衰景,寄寓了无限的感慨。全词语言明白如洗又精美无瑕,“帘儿底下”的细节又包含了无限辛酸。在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李清照词的独特风格。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