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2» 正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2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969

概要:岑参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2.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3.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2.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教学难点: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教学设想:1.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意境和形象。2.扣住“风”这一主体景物来赏析边塞风光及战士精神。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简介:1.作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父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因曾做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2.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曾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二.赏析诗文:出征的自然环境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1.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2,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岑参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2.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3.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2.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设想:1.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意境和形象。2.扣住“风”这一主体景物来赏析边塞风光及战士精神。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1.作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父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因曾做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   2.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曾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二.赏析诗文:   出征的自然环境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   “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真入天际的情景。这是白天的风。   2.请抓住“吼”“乱”两个关键词,揣摩风的特点及描写的作用。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出征的原因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此次出征的原因与高适《燕歌行》中出征的原因有何不同?   敌人利有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进攻。“汉家大将”出师西征,是为了保卫国家,反抗侵略,是正义的。   出征行军的情况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   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写马的斗风傲雪是为了衬托战士的意气风华,斗志昂扬。“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2.这部分细节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对于塑造唐军将士的形象有何作用?   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预祝出征告捷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阐述诗人预祝胜利的理由。   唐军将士战胜严寒、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是胜利的原因。   三.艺术特色   1.艺术技巧:夸张、反衬和细节描写,以环境的艰苦反衬战士的斗志。   2.课后练习2: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他的边塞诗,这一特色非常突出。诵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找出其中的“奇语”,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杜甫在《溪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这种好奇的诗心使岑参发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美学意义,而且使他选择了“三句连韵”这种非常适宜军事题材的独特的诗歌样式。这样,诗句的内韵犹如音乐中的“三连音”,愈见急促和奇峭,使得作品通体散发出激越、酣畅的行军气势和战斗精神!   4.风格:雄浑豪壮。   四.总结和板书(略)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