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拨)。(三)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问: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每一层次写的什么内容?明确:两个层次:第一层: 颖师琴声第二层: 听琴感受1、找出这首诗描写音乐的部分。明确:前十句 (朗读)2、学生赏析,教师总结。引导:我们知道,音乐的旋律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产生高低起伏的相应变化的。《琵琶行》中我们根据旋律和情感的变化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分为“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下面我们也来试着分析分析这首诗中旋律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学生试着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明确:开始的时候,琴声显得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这两句对琴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
《听颖师弹琴》说课稿2,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拨)。
(三)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问: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每一层次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两个层次:
第一层: 颖师琴声
第二层: 听琴感受
1、找出这首诗描写音乐的部分。
明确:前十句 (朗读)
2、学生赏析,教师总结。
引导:我们知道,音乐的旋律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产生高低起伏的相应变化的。
《琵琶行》中我们根据旋律和情感的变化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分为“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下面我们也来试着分析分析这首诗中
旋律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学生试着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明确:开始的时候,琴声显得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
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这两句对琴声的
描写十分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
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
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
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
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
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
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
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
“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
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
不可能了。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
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要点:
轻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雄壮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像一群鸟儿栖息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清脆嘹亮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四)分析听琴感受
1、找出能表现听琴感受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
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赶紧伸手止住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板书:
起坐在一旁
感受 湿衣泪滂滂
冰炭臵我肠
2、探究:为什么会 “湿衣泪滂滂”?
问:《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泪既是悲人(琵琶女)之泪,也是悲
己之泪。那《听颖师弹琴》中的泪又是为谁而流?(学生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结合作者的遭遇加以总结)
明确:音乐的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在唐中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与
革新派的斗争中,韩愈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祖父、父亲做过长史、县令),加上“三岁而孤”,流兄嫂颠沛流离,到25岁才中进士。又经过很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这样的小官(九品)。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正四品)。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求宽民徭役,免民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元和十一年 (816)又因受谗被降为右庶子。此诗大概就作于这一时期。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极艰辛, 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诗人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是很自然的。 这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学生如果有其它看法,只要与韩愈的遭遇有关且言之成理,也可。)
板书:
家道中落(三岁而孤)
悲己之泪
宦海沉浮
(五)本诗是如何描写无形的音乐的?
明确:(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的感受
板书:
以声喻声
正面描写
以形摹声
音乐
侧面烘托 听者感受
环节3 听一听音乐
内容:听阿炳的《二泉映月》
手段: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MP3
意图:激发兴趣,培养感知能力。
过渡语:颖师弹秦的乐曲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听到了。但音乐的魅力却是古今一致的,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我间民间艺术家阿炳的《二泉映月》,感受音乐的无尽魅力。(播放《二泉映月》,提示学生注意旋律的变化)
环节4 谈一谈感受
内容:(1)鼓励学生大胆谈听后的感受。
(2)适时拓展,激发兴趣。
意图:(1)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理解音乐创设的境界,进而品味其间蕴含的思想情感(2)培养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补充:世界顶级指挥家小征泽尔1978年到中国访问,在中央音乐
学院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那如泣如诉、哀婉凄凉的旋律深深地打
上一篇:《听颖师弹琴》赏析2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