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外戏剧作品老舍与《茶馆》教案教学设计2» 正文

老舍与《茶馆》教案教学设计2

[02-27 11:51:0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外戏剧作品   阅读:68627

概要: (选自《剧本》1958年5月号) 二、焦菊隐排演《茶馆》第一幕谈话录 [整理说明]焦菊隐导演排《茶馆》时,没有长篇的谈话或报告。他的导演意图,是通过分析剧本和人物,以及在排练过程中对演员的启发和诱导来体现的。现将他排演第一幕时的部分谈话按剧本顺序重新加以整理,并根据演员及舞台美术设计者的回忆,对当时的情况作了一些补充。 《茶馆》第一次排练是在1958年,北京人艺的演员每当谈起那一次排练的实践,仍然充满着创作的喜悦和兴奋心情。 剧本完稿以后,老舍先生按照老习惯,仍由他自己向导演和演员们朗读。一边读一边解说,并示范剧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举止动作。文学剧本的魅力,一下就攫住了舞台艺术创作者的心。特别是第一幕,写的是清末戊戌变法那年的事,老舍先生通过他特有的精炼而幽默的语言,把人们带到了60年前的茶馆生活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生动人物形象,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导演和演员们一边倾听,一边赞叹,大家都感到这的确是具有老舍先生特有的艺术风格、展示北京历史生活风貌的精品。 剧本的主题思想是“埋葬三个旧时代”。根据主题的要求,焦菊隐先生对演员们作了这样的提示: 这出戏共三幕,

老舍与《茶馆》教案教学设计2,标签:中外戏剧作品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选自《剧本》1958年5月号)

 

二、焦菊隐排演《茶馆》第一幕谈话录

 

[整理说明]焦菊隐导演排《茶馆》时,没有长篇的谈话或报告。他的导演意图,是通过分析剧本和人物,以及在排练过程中对演员的启发和诱导来体现的。现将他排演第一幕时的部分谈话按剧本顺序重新加以整理,并根据演员及舞台美术设计者的回忆,对当时的情况作了一些补充。

 

《茶馆》第一次排练是在1958年,北京人艺的演员每当谈起那一次排练的实践,仍然充满着创作的喜悦和兴奋心情。

 

剧本完稿以后,老舍先生按照老习惯,仍由他自己向导演和演员们朗读。一边读一边解说,并示范剧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举止动作。文学剧本的魅力,一下就攫住了舞台艺术创作者的心。特别是第一幕,写的是清末戊戌变法那年的事,老舍先生通过他特有的精炼而幽默的语言,把人们带到了60年前的茶馆生活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生动人物形象,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导演和演员们一边倾听,一边赞叹,大家都感到这的确是具有老舍先生特有的艺术风格、展示北京历史生活风貌的精品。

 

剧本的主题思想是“埋葬三个旧时代”。根据主题的要求,焦菊隐先生对演员们作了这样的提示:

 

这出戏共三幕,每幕是一个历史时期,都是统治阶级即将垮台的时候。他们穷凶极恶,貌似强大,但只不过是灭亡前的“回光返照”而已。表现那些旧势力的代表人物时,一定要明确他们的这种本质。

 

第一幕开始排练之前,他作了如下的谈话:

 

第一幕表现清朝末年黑暗统治下的社会生活。当时,政治极端腐败,封建统治阶级依附帝国主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的知识分子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也想变法维新,但遭到顽固派的打击残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包括常四爷这样的爱国旗人以及爱国的资产阶级人物,如秦二爷)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虽然也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都服从于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一幕里的裕泰大茶馆,正是生意兴隆、高朋满座的时候。维持这样一家大茶馆的是当时的有闲阶级。这些人多半是靠吃钱粮过活的旗人和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逸生活。脑子“油”而且懒,避免接触社会上的大问题而把生活兴趣寄托在小玩艺儿上。如玩鸟的,对鸟饲养得十分周到,就像松二爷说的:“自己饿着,也不能让鸟饿着。”每天一大清早就到清静地方遛鸟;提笼架鸟的姿势也十分讲究,轻轻摇晃笼子,幅度适中,让鸟有一种晕晕乎乎的舒服感觉。遛够了之后再到茶馆。有的玩油葫芦,也像对待心爱的宝贝一样十分仔细;有的对鼻烟壶或是腰带上的小玩艺儿发生兴趣,也能花上大半天功夫琢磨欣赏。他们不爱伤脑筋,但嘴不停,没话找话,废话极多。像老舍先生在舞台指示中所说的,他们能从大蜘蛛成精谈到煎熬鸦片烟的方法;从京剧演员的唱腔谈到某人的玉扇坠或鼻烟壶。异想天开,每人都可以谈一大套,而且都有新的玩艺儿可以炫耀。总之,不论玩什么,都能自得其乐。这些人的生活态度是“自扫门前雪”,对周围的事并不真正关心。有时也有反应,如听见鸽子叫,也会注意,猜“哪是红脖儿的……”但这种兴趣也只是出自“自得其乐”。他们之中,多数是活一天,算一天,混日子。生活节奏缓慢。泡茶馆,能泡上一整天,吃饭的时候才回家,吃了再来;有的叫碗烂肉面就当午饭。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礼节繁多。一家人,晚辈见长辈,一天之中,见一次面请一次安;在茶馆,喝茶之前,必对周围茶馆(不论是否相识)让茶,双手举起盖碗,十分恭敬;闻鼻烟也要让;熟人见面,必打千问安,一面请安一面问好,甚至问到对方家里养的小猫小狗。看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切,实际上是漠不关心。

 

第一幕中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是在这样一种生活气氛中烘托出来的。

 

(选自《〈茶馆〉的舞台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三、演王利发小记(于是之)

 

过去,我们在焦菊隐先生指导下排戏,如排《龙须沟》时,他要求我们都做笔记,记体验生活时的体会,以及对自己角色的想像,记完后都要交给他看。我们写得不整齐,东一笔西一划的,焦先生都认真地看,仔细地批,哪些是需要继续深入体会的,哪些是可以不必考虑的,批的字都写得工工整整。《龙须沟》演出后,大家都比较认真地做了总结。焦先生不仅自己做了导演总结,还指导我们写总结,并帮我们改正写错了的字和不通顺的句子。那次工作的收获是很大的,难忘的。

 

《茶馆》1958年、1963年两次演出,由于和当时社会上的气氛不太适应,没演多久就赶紧收了,没有进行过总结。如第二次演出时,正遇上要“大写13年”,我们那时几乎连头也抬不起来,哪里还想得到要做总结呢?

 

现在,只能记下些过去排练中的零碎体会和当前演出中想到的问题。

 

我以为,一个演员应当有能力把自己的角色组织起来,使主题表达得更有力、更丰富。比如第二幕,王掌柜除了按照剧本的规定接待各种人以外,我为他加了一个动作:把“莫谈国事”的标语一张张地贴起来。我以为这是一个有助于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的动作。尽管他标语贴得那么认真,“国事”还是横冲直闯地进了他的茶馆,终于逼得他开不了张以至活不下去。这样,改良主义是没有出路的这一思想,就表达得更充分了。

 

演员的创作是很有意思的。困难起来像是碰上“鬼打墙”,怎么也突不破;顺利的时候,思想就比较活泼,许多事可以触类旁通。还说这个贴“莫谈国事”的动作吧。贴东西手上就难免粘上浆糊,就不能叫它碰在自己的衣服上,于是两只手就只好挓挲着,这是一;二,这种姿势,这种挓挲着手走路的步态又引起我想到我小时的邻居,一位在小学校里摇铃的老人,增加了我对角色的信念;三,我对这位老人渐渐想得多了,他身上的勤俭、麻利和虽贫穷、低微而又十分讲究整洁的各种特点,又回过来丰富了我的王掌柜。我由衷地感到演员一定要是个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很细致地观察、体验生活的人;粗枝大叶、潦草肤浅地对待生活不行,要“多情善感”。生活里的一些细节,常常可以极大地帮助演员获得角色的可贵的自我感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中外戏剧作品中外戏剧作品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外戏剧作品
》《老舍与《茶馆》教案教学设计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