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欣赏·探究·练习”解说 1.第一题的参考解答: 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有各种假设。比如: 假设一,杜十娘接受李甲忏悔,继续和李甲一起。 其结局有论者分析:杜十娘在被转卖后深感绝望,她在将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奇珍异宝一一投进江中时,李甲大悔,抱持十娘痛哭,十娘心软,继续和李甲一起。李甲已经让杜十娘绝望,若是杜十娘一时心软,选择继续和李甲在一起,那么他们的感情已经有了一道不可抚平的裂痕。十娘知道李甲是一个贪财慕色、软弱无能、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对自己的爱并不深厚真诚。这样勉强下去,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掺人太多杂质,不再纯粹,他们不会幸福。 假设二,杜十娘跟随孙富。 其结局有论者分析:杜十娘在既成事实情况下,无奈接受被转卖事实,跟随孙富。杜十娘所托非人,李甲毁灭了她对人,对社会仅存的希望。若是杜十娘选择跟随孙富,她将会看透人生,认为整个社会都是黑暗的,十娘将失去抗争精神,一切听天由命,活着也就像行尸走肉。 假设三,杜十娘痛斥李甲、孙富,独自携宝离去。 其结局有论者分析:李甲背着杜十娘和孙富的肮脏交易让杜十娘十分
短篇小说欣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辅,标签:短篇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二、“欣赏·探究·练习”解说
1.第一题的参考解答:
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有各种假设。比如:
假设一,杜十娘接受李甲忏悔,继续和李甲一起。
其结局有论者分析:杜十娘在被转卖后深感绝望,她在将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奇珍异宝一一投进江中时,李甲大悔,抱持十娘痛哭,十娘心软,继续和李甲一起。李甲已经让杜十娘绝望,若是杜十娘一时心软,选择继续和李甲在一起,那么他们的感情已经有了一道不可抚平的裂痕。十娘知道李甲是一个贪财慕色、软弱无能、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对自己的爱并不深厚真诚。这样勉强下去,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掺人太多杂质,不再纯粹,他们不会幸福。
假设二,杜十娘跟随孙富。
其结局有论者分析:杜十娘在既成事实情况下,无奈接受被转卖事实,跟随孙富。杜十娘所托非人,李甲毁灭了她对人,对社会仅存的希望。若是杜十娘选择跟随孙富,她将会看透人生,认为整个社会都是黑暗的,十娘将失去抗争精神,一切听天由命,活着也就像行尸走肉。
假设三,杜十娘痛斥李甲、孙富,独自携宝离去。
其结局有论者分析:李甲背着杜十娘和孙富的肮脏交易让杜十娘十分失望,她痛斥李甲背信弃义,指责孙富挑拨离间,拆人姻缘后,带着自己的百宝箱独自离去。从良是杜十娘的夙愿,李甲是她唯一的希望,现在李甲背信弃义毁灭了她唯一的希望。杜十娘从来不缺钱,对人、对社会绝望的杜十娘能够去哪里呢?
小说的结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既符合杜十娘的性格特点,也符合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刚强坚毅、有胆有识的京城名妓。她不甘为王孙公子或达官贵人的玩物,久已千方百计想从良,想脱离这个火坑。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敢于追求真爱,追求人格独立。在自己托付终身的人薄情负心后,怒沉百宝箱,用自己的死来控诉这个吃人的社
会,以个人的毁灭,来控诉罪恶的社会。因此,杜十娘追求的不仅仅是从良,而是象征人格尊严的真爱,她把真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2.第二题的参考解答:
杜十娘,京城教坊司院内名姬,姓杜名嫩,排行第十,故人称杜十娘。杜十娘长得聪明貌美,有诗为证: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十娘误落风尘花柳中八年,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遇到浙江绍兴府李布政长子李甲。两人情投意合,十娘见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一开始,公子有钱,老鸨胁肩谄笑,奉承不暇,后来公子囊中善涩.手不府心.老鸨气色突变,想逐公子出门。十娘重情讲义,在公子困顿中适时出资助其帮自己脱籍,两人打算远走高飞。当老鸨见公子凑足银子想反悔的时候,十娘又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斥责老鸨,并以死来相要挟。老鸨无奈之下,唯有同意十娘脱籍。
杜十娘与李甲向众人告别,众姐妹将十娘事先寄放在她们那里的珍宝以馈赠形式还给十娘。两人一路平安到达瓜洲,他们在休憩时十娘‘‘绝音”吸引了阴险狡诈的盐商孙富。老谋深算的孙富略施小计,挑拨离间,很快就劝服软弱无能的李甲以千金将十娘转卖给自己。 +
杜十娘知道这件事后彻底绝望,她痛斥孙富破人姻缘,又指责李甲背信弃义,接着怒沉百宝箱,结束自己生命,用自己的死来控诉这个吃人的社会,以个人的毁灭来控诉罪恶的社会。
总的说来,杜十娘是一位聪明美丽、向往正常的生活、追求真正爱情、敢爱敢恨却被丑恶势力毁灭的女性形象,等等。
三、参考资料
1.但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面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与事实的永久冲突。然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入生与世界的“深度”。
悲剧中的主角是宁愿毁灭生命以求‘‘真’’求‘‘美”,求“权力”,求“神圣”,求“:自由”,求人类的上升,求最高的善。在悲剧中,我们发现了超越生命的价值底真实性,因为人类曾愿牺牲生命,血肉,及幸福,以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果然,在这种牺牲中人类自己的价值升高了,在这种悲剧的毁灭中人生显露出‘‘意义”了。
肯定矛盾,殉于矛盾,以战胜矛盾,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价值,这是悲剧的人生态度! ,‘
另一种人生态度则是以广博的智慧照瞩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渺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但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于是以一种拈花微笑的态度同情一切;以一种超越的笑,了解的笑,含泪的笑,惘然的笑,包容一切以超脱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觉得人生可爱,可爱处就在它的渺小处,矛盾处……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2.理解的第一步.,是认识作家如何介绍他的人物的。一般说来,这里有三种介绍方法:首先,在直接叙述的作品中,作家会精确地描绘他的人物,明确告诉你,他们代表着谁,代表着什么。为了使你能够对人物立即有所认识,作家往往简练地分析人物的特点及其精神状态。这种技巧,可以称为是讲解性手法。……第二种手法是展现性的技巧。作家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描绘人物的处境,他有意回避对人物的正面分析,而是仅仅表现他们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这种纯粹的、客观的表现中,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断人物的特点……上述两种介绍人物的方法,必须联系到作家的叙述角度。在第一种方法里,叙述者将人物的特点,诸如他的思想、观点、愿望、外貌、。脾气和习惯等等,全部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就像他有许多细节需要交代似的。这种直率的介绍以及相应的分析评论,通常又被称为直率性介绍。运用这种方式和角度的好处是,作者可以用不多的话便能介绍出许多有关人物的情况。……作者叙述人物的行动,通过敏锐的观察,描绘他们的外貌,深入人物的内心,揭示他们的思想。作者在这种场合,往往隐去叙述的角度——只叙述那些通过粗略的介绍便能一目了然的东西。这种方法通常又被称为含蓄性介绍。作者一般不出面说活,他只显示人物的行动,对于人物的基本特征,读者必须自己去下判断。……第三种介绍人物的方法是(仍然属于含蓄性的介绍),作者站在洞悉人物心灵的立场上,交代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活动,就像他也有着类似的体验似的。这时候,作者可以运用第一人称角度,也可以用第三人称角度,但是不管怎佯,这种叙述,都是主观性的,因为人物的思想和观点,都是通过作者的眼光和体验表现出来的。……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主观角度,作者可以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意识世界里去,然后将自己的感受直接地叙述出来,这种方法通常又被称为印象性介绍。此外,作者还可以运用内心独白和某些意识流手法。
上一篇:《短篇小说欣赏》教科书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