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师:作为帝王有不能保全国家的后悔,有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有对自由和尊严的留恋,也有复国无望的绝望。这种愁是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所以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师:让我们齐背一下这首词。(生齐背)师:“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展现“愁情”的?(学生思考)生(马宁):这首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他的愁情。他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水。师:很好!不只是找出了写愁情的句子,而且赏析得非常准确。这的确是全词中集中写愁的诗句,而且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联系过去学过的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巧妙运用表现手法将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物的的诗句?生齐声: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生(顾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师:知道是谁的诗句吗?顾伟:(笑)忘记了。师:这也是李煜的词,《相见欢》。生(颜子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师: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颜子明:这是李白的《秋浦歌》。师:太好了,很对。这里面“个长”的意思是“这么长”。其他还
《虞美人》课堂实录4,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师:作为帝王有不能保全国家的后悔,有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有对自由和尊严的留恋,也有复国无望的绝望。这种愁是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所以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师:让我们齐背一下这首词。
(生齐背)
师:“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展现“愁情”的?
(学生思考)
生(马宁):这首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他的愁情。他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水。
师:很好!不只是找出了写愁情的句子,而且赏析得非常准确。这的确是全词中集中写愁的诗句,而且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联系过去学过的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巧妙运用表现手法将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物的的诗句?
生齐声: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顾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师:知道是谁的诗句吗?
顾伟:(笑)忘记了。
师:这也是李煜的词,《相见欢》。
生(颜子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师: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颜子明:这是李白的《秋浦歌》。
师:太好了,很对。这里面“个长”的意思是“这么长”。其他还有没有?李白还有一句?
生齐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师: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学到过的化抽象之愁为具体之物的诗句。这里我再补充几个。(投影显示。)
师:这些诗句正是因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才使得无形之愁那么可感可知。大家在生活中有愁吗?
生齐声:有!
师:什么愁?
齐声:学习太累,作业太多……(生自己笑)
师:好,既然有那么多愁,你们也试着用一种修辞将你的愁情表现出来。
(5分钟时间,生写)
教师巡视,有的同学已经写得差不多,请两位上黑板写下自己的创作的句子。
(同学示例:王艺——愁味深切,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鹅毛雪花,凉在手中,痛在心头。
何礼——愁情如同一粒突然落入水中的石子,激起湖面层层涟漪。)
师:大家来点评一下黑板上的两位同学的示例。
生:(刘珊珊)王艺的运用了通感,将无形的愁写的可感。
个别学生:不对,是比喻。
师:其实在这里她并没有运用具体的修辞,只是借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愁得深切。那么另外一位同学写的呢?
生齐声:比喻。
师:何礼运用比喻将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物,像层层涟漪扩展开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能运用某种手法将自己内心抽象的愁表现出来。这种写作方式在今后的写作中还会遇到,同学们要勤加练习,熟练运用。由于时间关系,不再找其他同学起来念了,没有完成的下课后写在作业本上。
师:这是我们由马宁同学提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妙句延伸出来的。那么你们还从其他哪些诗句中看出愁情呢?
生(黄冠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的不堪回首,写出故国思念的愁情。
生(孔雪):“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可以看出他希望美好的事物快结束,表现他的愁。
师:这里说得不是很清楚,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在这种美好的事物面前自己却无心欣赏,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反衬出他内心的愁苦,这是什么手法?
生:乐景写哀情。
生(杜鹃):“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可以看出他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师:其实在这之前我们探讨李煜的愁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一些愁的内容,这几位同学有在前面的基础上更深刻地谈了自己的感受。在这里关于前六句我有这样一个问题问大家:前六句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或者说在表达感情上有何共同点?
(学生思考,反应不是太好,问题有些难度。)
师:看来不是太好理解,下面看屏幕上的提示:(投影显示)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
雕栏玉砌 应犹在——朱颜改
生(武文):我发现这六句写了现在的情况和过去的对比。
师:能发现一点问题,但是不确切。不要只看某一句写了什么,而是把这六句放在一起来看,有什么特点?
生(颜子明):横线前面的都是不变的,何时了就是不了,又东风也是年年如此,犹在说明仍然在;后面的都改变了。
师:很用心,能发现这一点共同点真的很不错。大家一起看屏幕,前面的这三句中涉及的事物都是没有变化的,正如刚才颜子明所解释的一样,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横线后面的“往事、故国、改”都说明一切不同往昔。那么从结构上来说的话是隔句相承,今昔相连;从表达的感情上来说,共同表达何种感情?
生齐声:物是人非的今昔感慨。
投影显示: 自然永恒 人事变迁
物是人非
盛衰感慨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
雕栏玉砌 应犹在——朱颜改
师:小结。全词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词中流露出了追昔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力大大增强。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李煜同时所作的另外一首词《浪淘沙》,感受一下这首词里的感情。看课本课后第三题,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这首词中有哪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上一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学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